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866个团队

2021年09月30日

航空航天技术—智能化飞行器研发及产业化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符文忠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039
其他
符文忠,高级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2003年,进入航天新光集团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从事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期间参与总装备部重点型号立项、研发工作,主持控制系统及地面测控系统的研制。该型号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长航时无人机型号的技术封锁,并于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期间,成功完成发射场区气象探测任务,2009年,主持完成该型号无人机军转民型号研制,并完成了国内首次无人机大陆起飞对钓鱼岛的航测任务,获总参谋部、国家测绘局高度认可,并于2010年开始大批量装备国家测绘局。2013 年,调任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公司任生产部兼运营服务部部长。2017 年,负责主持了3期公安部警用航空器专项培训班。2018 年,参与创办陕西嘉创飞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兼西工大民用无人机研发中心型号总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3年,已取得专利30余项,在无人机+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化无人飞行器开发平台已在包括清华、浙大、同济、西工大、中电54所等众多用户中得到应用。与博雅工道、斗山创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研发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0
其他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简称IMHM),是一所以发展和引领未来前沿交叉技术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化研究机构。研发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优势学科和Geoff Chase外籍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主动探索未来医工和工工交叉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敢于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探索创新的同时,研发中心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合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双边学生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中,为服务世界人民发展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培养新一代人才。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佩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1
装备制造
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叶佩青讲授,长期从事高端智能装备与控制的研究工作,主持863、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 团队由2名领军人才和11名核心成员组成,均为清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团队成果均为自主开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项,获得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团队成果均为国家级科研课题,技术难度高、创新范围宽、市场需求广,具有显著发展潜力和引领作用。团队现有7项可供落地的成果,预期未来5年内实现5项成果的产业化。

2021年09月30日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董素艳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素艳
职称:
团队编号:10042
装备制造 其他
董素艳,公司创始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原美国ANSYS公司中国北方大区经理,在全球最大的工业仿真软件公司任职近十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工业仿真软件的推广者。2009年回到西北工大学任职,从事航发设计仿真研究超过20年,承担多项两机专项重大课题。 本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研发团队,在航空发动机算法研究、工业仿真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研发经验。团队70%以上为技术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占50%。 西工大流固动力团队为打破国外垄断,破解卡脖子难题,在国家“两机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以三维流体、固体、电磁/结构等多学科仿真为主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矩阵,开发出十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能源动力等领域。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在关键指标参数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目前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三十余项,编写专著2本。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行业大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2021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2020年3月获得创新工场2500万元首轮

2021年09月30日

电子信息——智能宽带无线通信网络团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盛敏
职称:
团队编号:10046
电子信息
盛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团队负责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科技部6G总体专家组成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群体项目、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天地一体异构网络融合、无线自组织网络、空间信息网络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航天测控网系统、中国移动密集无线组网系统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华为、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1亿元。

2021年09月30日

西电生科院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团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忠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7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以以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王忠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有教授、副教授及讲师8位、6名博士生和30余名硕士生,专业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人才框架日渐完善,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团队之一。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先后建成转化医学研发实验室、分子生物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以及先进的成像设备室,为学院打造了坚实的科研平台、优质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 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IF>10的文章16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在影响因子>40的期刊上发表综述,多篇文章发表后被中科院一区期刊选为期刊封面或亮点报道。受理美国专利2项和中国专利近20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和中国专利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1000余万元;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陕西青年科技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首届西部药学之星、以及多个优秀论文奖等。

2021年09月30日

抗真菌药物研发团队

山东大学

团队带头人:典龙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典龙阳,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人才。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微生物学会会员。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er),欧盟委员会基金研究助理(ERC Research Fellow);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助理。参与过欧盟委员会高级基金等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建设经费等项目。 除团队负责人外,本团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名和10名大学生。致力于以微生物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与仿生人工智能为导向,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

2021年09月30日

中药标准化智能控制系统——刘雪松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雪松
职称:
团队编号:100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刘雪松,研究员,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国科协十大求是杰出青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各级奖项10余项。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制药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药设备工程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ISO健康信息学联合组(TC215 JWG1)中国注册专家等职。 带领团队成为中国领先的系统从事制药设备工程技术、工艺、装备、质控系统的咨询、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工程实施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已承建中药自动化项目80余项,在全国中药数字化控制系统工程市场占有率第一,核心技术产业化推广企业近百家,包含医药工业百强70余家,所建立的生产线药品累计年产值达350亿元以上。其中系列成果在江苏省内包括康缘、扬子江、济川等10多家企业推广,康缘药业依托团队获得国家工信部支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中药智能智造工厂。

2021年09月30日

无源爆炸物毒品探测仪——李鹏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鹏
职称:
团队编号:10064
装备制造
李鹏,国家级人才专家,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材料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姑苏创业领军人才”“高新区创业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开展包括痕量爆炸物检测、痕量毒品检测、化学战剂和工业有毒气体检测、危险化学物品检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安全检测等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公共安检、国家执法、海关边防检查、食品监督、药品研究、食品药品生产等众多领域。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74项,授权46项。建立了痕量化学分析检测领域完整的研发平台,利用碳纳米材料的光电离效应所研发的电离源,解决了安检领域迁移谱爆炸物检测仪中需要用到放射源的难题,属国际首创。还开发了痕量标准气体配置系统、全功能危险品检测仪、空气检测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其研发的现场痕量检测设备成功应用于缉毒领域,多次协助各地警方破获制毒携毒案件,推广后有望成为缉毒工作的利器。多款爆炸物检测仪等安检设备成功通过了欧盟和中国民航认证,均为国内首家和唯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0%,体现了公司研发和技术实力,其在安检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医学影像大数据技术--钱大宏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钱大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66
生物技术与医药
钱大宏教授,国家级人才专家,博士生导师,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大数据分析和多模态辅助诊断,是在国内较早开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小组之一,特点是和临床需求结合紧密,着重研究深度学习系统中的影像数据预处理,并且在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帕金森病、眼底疾病及胃窥镜等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取得成果,有数十篇论文和发明专利。钱大宏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并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目前也是中国AI医学影像产学研用联盟的副理事长。 团队核心人员包括医生、兼职研究员、研究生等,现有研发及项目管理团队20余人,拥有计算机视觉科学、图像处理学、人工智能和临床医学的多学科背景以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运作经验,是一个优势互补、精诚合作的优秀团队。团队对于AI技术的研发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已建立起一支成熟的软件工程队伍,为医院、医联体等单位提供智能云影像系统以及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2021年10月02日

高温材料及应用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建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1
装备制造
研究室有在职教师5名,其中博导3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为高温合金/耐蚀耐磨材料相关的材料设计、材料冶金、材料力学行为研究、材料在服役条件下的组织稳定性以及材料设计及材料成型过程的模拟与仿真工作,在军用及民用高温合金材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近年来承担和完成国防“973”计划、国防关键变形高温合金进口替代“一条龙”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科技以及横向协作等项目50余项。

2021年10月11日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张海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张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长期创新人才专家,国家特聘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铝合金先进铸造技术,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汽车轻量化底盘超轻零部件的研究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85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团队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和5G通讯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热点,围绕高性能铝合金开发及制备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突破多项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性能铝合金车用部件与5G通讯部件生产的产业化。团队依托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澳美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车用高强韧高服役6xxx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疲劳强度大于145MPa)与铸造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300MPa,延伸率大于8%,疲劳强度大于100MPa)零部件,同时依托华劲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通讯用高强高导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220MPa,热导率大于180W/mK)部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性能铝合金领域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基地。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56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