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工程车辆电液控制及节能团队——刘昕晖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昕晖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83
装备制造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X 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709计划、863计划等共4项。发表论文30篇,获专利授权4余项。在反恐装备、越野工程车辆、工程车辆混合动力节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于海业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海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82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于海业,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吉林省第八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长春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创新优秀奖获得者。现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农业生物环境测控、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植物生理、林下参光环境建模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22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材料学与微观组织优化技术——郭烈锦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烈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67
其他
郭烈锦,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16人、副教授9人。近5年,作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者承担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多项,其中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及面上项目,国家“九五”、“十五”海洋863项目等。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多年来,一直坚持以主要时间和精力在国内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热物理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作为年青学者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在学术上的创新,带动所在学科开拓发展新的研究方向,使该学科既保持了在传统领域内的优势,又在新能源转化及高技术领域中的多相流研究等方面走上国际舞台。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1级重点学科,建有1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中心。

2013年10月01日

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关键技术——邢子文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邢子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66
其他
邢子文,博士,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现任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及低温工程系主任、压缩机研究所所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X X篇,获专利授权X X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在压缩机设计及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特别在螺杆压缩机设计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攻克了螺杆转子型线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解决了行业共性难题,取得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1级重点学科,建有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01日

材料加工与热喷涂技术——李长久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长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62
其他
李长久,教授、博士生导师、“腾飞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3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先后率先研制成功超音速火焰喷涂系统与微束等离子喷涂系统,喷涂粒子速度温度同时检测系统,液料热喷涂系统与冷喷涂系统。与陕鼓集团、宝钢上海机械加工厂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1级重点学科,建有1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01日

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计算-张洪武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洪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57
电子信息 其他
张洪武,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5项。发表SCI论文152篇,获专利授权6项,获软件著作权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在计算力学、数值仿真与优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结构优化成果已在载人航天、高速列车、透平机械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航天一院、航天五院、沈阳鼓风机、杭州汽轮机、南车四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催化新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安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55
新材料 其他
王安杰,辽宁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应用、馏分油深度脱硫和脱氮工艺和催化剂等。 曾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金,负责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负责1项高校骨干教师计划项目和1项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启动基金项目。 目前负责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根据含硫和含氮化合物的本征反应特性构建高效脱硫和脱氮催化反应体系”(20333030),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加氢脱氮反应机理研究及深度加氢脱氮催化剂的研制”和1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馏分油超深度脱硫催化反应新工艺及其催化剂的开发”,并承担1项中韩合作基金和1项教育部聘请外国专家重点项目。

2013年10月01日

柴油机性能-隆武强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隆武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53
装备制造 其他
隆武强,作为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留学生,师从著名激光技术测量专家、SAE Fellow、日本机械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小保方富夫教授,利用激光多普勒技术,开展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用的伞状喷雾特性研究,从而在国外开始了著名内燃机燃烧专家胡国栋教授提出的柴油机预混合燃烧思想的研究,随后丰田汽车公司和New ACE也相继开展了这一课题的研究。在原日本通商产业省工业技术院机械技术研究所,仍然坚持开展柴油机预混合燃烧的研究,并得到了原日本科学技术厅的支持。曾设想把预混合燃烧和混合动力结合起来,为此,进入日本汽车研究所,参加了NEDO的重大项目混合动力汽车的研究。

2013年10月01日

激光及光电测量技术——叶声华团队

天津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声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49
电子信息 其他
叶声华,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领域杰出科学家,“863”计划先进个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先进个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天津市师德楷模。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7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863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项目、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2篇,获专利授权15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及进步奖3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何梁利”科学与技术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在激光及光电测量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技术成果已在轿车白车身激光视觉测量系统,机器人柔性测量、大飞机组合测量技术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一汽大众、江淮汽车、二汽、上海商用飞机公司、沈飞集团、西飞国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天津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3年10月01日

微纳制造技术——房丰洲团队

天津大学

团队带头人:房丰洲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248
其他
房丰洲,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及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共15项。发表SCI和E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在光学自由曲面制造、硬脆材料加工、微纳结构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光学自由曲面制造成果已在交通安全、绿色能源等工程中得到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千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微纳制造技术工程中心。

2013年10月01日

粮食储藏与加工技术——吴文福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文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1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文福,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成员单位负责人,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四届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7篇,获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粮食干燥储藏、粮食在线水分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横流组合式粮食干燥机”成果已在中小型粮库及农场用户中得到应用,并进入国家农机推广目录,与长春吉大科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吉林大学工程仿生研究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任露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13
装备制造
任露泉,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国际仿生工程学会(ISBE)副主席,亚洲农业工程学会(AAAE)副主席,国际地面车辆系统学会(ISTVS)中国国家代表。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先后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863”(括军工“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国家科技成果重点转化、国防科工委国防基础研究、科技部国际合作、英国皇家学会中英合作等科研项目30余项。作为第一获奖人,获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在机械部件仿生减粘、耐磨与抗疲劳表面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一汽集团、美的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