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21年09月30日

中药标准化智能控制系统——刘雪松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雪松
职称:
团队编号:100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刘雪松,研究员,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中药现代化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国科协十大求是杰出青年、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荣获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省部各级奖项10余项。现任浙江大学药学院现代中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制药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医药设备工程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全国制药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ISO健康信息学联合组(TC215 JWG1)中国注册专家等职。 带领团队成为中国领先的系统从事制药设备工程技术、工艺、装备、质控系统的咨询、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和工程实施的解决方案提供者,已承建中药自动化项目80余项,在全国中药数字化控制系统工程市场占有率第一,核心技术产业化推广企业近百家,包含医药工业百强70余家,所建立的生产线药品累计年产值达350亿元以上。其中系列成果在江苏省内包括康缘、扬子江、济川等10多家企业推广,康缘药业依托团队获得国家工信部支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中药智能智造工厂。

2021年09月30日

抗真菌药物研发团队

山东大学

团队带头人:典龙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典龙阳,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人才。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微生物学会会员。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er),欧盟委员会基金研究助理(ERC Research Fellow);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助理。参与过欧盟委员会高级基金等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建设经费等项目。 除团队负责人外,本团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名和10名大学生。致力于以微生物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与仿生人工智能为导向,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

2021年09月30日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董素艳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素艳
职称:
团队编号:10042
装备制造 其他
董素艳,公司创始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原美国ANSYS公司中国北方大区经理,在全球最大的工业仿真软件公司任职近十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工业仿真软件的推广者。2009年回到西北工大学任职,从事航发设计仿真研究超过20年,承担多项两机专项重大课题。 本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研发团队,在航空发动机算法研究、工业仿真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研发经验。团队70%以上为技术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占50%。 西工大流固动力团队为打破国外垄断,破解卡脖子难题,在国家“两机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以三维流体、固体、电磁/结构等多学科仿真为主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矩阵,开发出十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能源动力等领域。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在关键指标参数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目前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三十余项,编写专著2本。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行业大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2021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2020年3月获得创新工场2500万元首轮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佩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1
装备制造
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叶佩青讲授,长期从事高端智能装备与控制的研究工作,主持863、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 团队由2名领军人才和11名核心成员组成,均为清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团队成果均为自主开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项,获得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团队成果均为国家级科研课题,技术难度高、创新范围宽、市场需求广,具有显著发展潜力和引领作用。团队现有7项可供落地的成果,预期未来5年内实现5项成果的产业化。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研发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0
其他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简称IMHM),是一所以发展和引领未来前沿交叉技术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化研究机构。研发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优势学科和Geoff Chase外籍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主动探索未来医工和工工交叉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敢于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探索创新的同时,研发中心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合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双边学生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中,为服务世界人民发展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培养新一代人才。

2021年09月30日

航空航天技术—智能化飞行器研发及产业化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符文忠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039
其他
符文忠,高级工程师,200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2003年,进入航天新光集团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从事无人机系统的研制和技术管理工作,历任设计员、设计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等职。期间参与总装备部重点型号立项、研发工作,主持控制系统及地面测控系统的研制。该型号的研制成功打破了国外对我国长航时无人机型号的技术封锁,并于2005年“神舟六号”发射期间,成功完成发射场区气象探测任务,2009年,主持完成该型号无人机军转民型号研制,并完成了国内首次无人机大陆起飞对钓鱼岛的航测任务,获总参谋部、国家测绘局高度认可,并于2010年开始大批量装备国家测绘局。2013 年,调任海鹰航空通用装备有限公司任生产部兼运营服务部部长。2017 年,负责主持了3期公安部警用航空器专项培训班。2018 年,参与创办陕西嘉创飞航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兼西工大民用无人机研发中心型号总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3年,已取得专利30余项,在无人机+人工智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化无人飞行器开发平台已在包括清华、浙大、同济、西工大、中电54所等众多用户中得到应用。与博雅工道、斗山创新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30日

星辰航天科技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易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38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其它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获专利授权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团队在飞行器设计软件开发和流体仿真软件开发领域拥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在探空火箭和制导弹药设计方面具有较丰富的工程经验,与航天一院、八院、兵器203所、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和中船系统工程研究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新一代仿生智能无人飞行器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宋笔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3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宋笔锋,教授/博导,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J-XX分系统副总师,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国家大型民机科技创新平台顾问专家组成员,863计划重大项目论证组副组长,XX部临近空间飞行器专家组成员,XX部可靠性共性技术专家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校航空航天类课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空学会理事、浮空器分会副主任委员、无人机及微型飞行器分会委员,中国电科集团浮空平台研发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电科集团可靠性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国家航空产业园特聘航空产业专家。 本团队为新概念航空器原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由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宋笔锋教授领衔,“飞豹之父”陈一坚院士为首席顾问,团队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辅助人员7人,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长期致力于探索新概念航空航天飞行平台和解决相关前沿性、基础性、带动性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团队近五年主持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JW项目、国防基础等项目2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9项;授权发明专利78项;发表论文400余篇(SCI/EI检索论文200余篇)。在微小型仿生飞行器气动机理、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

2021年09月30日

先进核能材料研究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中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36
新材料
先进核能材料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学校全职教师12人,其中万人计划1人、高级以上职称10人,团队教师博士化率100%。 先进核能材料研究中心探索核能材料在设计、加工、服役行 为评价与预测、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关键科学问题,突破相关瓶颈技术,承担国家相关科研项目,联结产学研用,集中优势力量,突破核能关键材料制备的瓶颈技术,在核能关键材料技术成熟度和条件建设方面满足小批量研制的需求,解决核电站急需的技术和试验件供应等问题,为核能关键材料的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备技术支撑。

2021年09月30日

先进飞机能源及混合动力实验室——李伟林教授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伟林
职称:
团队编号:10035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李伟林,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陕西省航空电气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计划。团队目前拥有教师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助理教授6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70余人,是一支能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聚力创新的优秀团队。目前团队承担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索引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EI检索论文60余篇。在相关研究领域申报专利23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航空航天智能配电技术,飞机电推进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领域集成仿真验证方法研究成果已在MA700飞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数字式智能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和智能接触器以及首套机载数字式自动配电控制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大型运输机(运20)、舰载机(歼15)、新型战斗机(歼20)和无人机等各种飞机。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6年团队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石墨烯新材料研发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尚德
职称:
团队编号:10034
新材料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4人,高级工程师2人,博士4人。 顾宝珊,国家先进金属材料涂镀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石墨烯研究中心首席,博士生导师;北京腐蚀与防腐学会理事长;获得国家专利十多项;发表论文七十多篇,译著一部,专著一部,参加编著三部。获省部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 团队已掌握石墨烯材料的宏量制备、功能化与应用研究,石墨烯基电磁隐身材料的微结构设计与电磁隐身机理,柔性石墨烯材料光、电、热性能调控及其在机翼除冰方向的应用技术。团队成员累积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累计发表论文160余篇; 其中许海龙博士在Carbon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等国际一流材料类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其中5篇为ESI高被引论文,合计影响因子130,H因子13。 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09月30日

金属与非金属新材料开发——杜东海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杜东海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33
新材料
杜东海,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留学美国3年,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开裂性能。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0篇。团队已与明达铝业科技(太仓)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研发项目投入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