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高分子产品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瞿金平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瞿金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05
其他
瞿金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该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拥有教授1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工8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含“教育部跨世纪人才”)7人。 该创新团队长期致力于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技术与装备及其理论的研究。率先提出塑料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成型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高分子产品制造技术新技术及装备。已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权25件,国际发明专利3件,鉴定成果30多项,多项成果被鉴定为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发明创造奖金奖1项、中国专利发明创造奖优秀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超过200篇,出版著作15部,国外出版公司出版英文专著2部。

2021年10月07日

硅基光电子学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兴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委主题责任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863重大项目负责人。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JSPS学者),2009年加入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光子学、国际光学仪器与技术等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学报、中国光学、激光杂志等期刊编委。近5年承担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主持8项。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共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0以上1篇,3.0以上30余篇,SCI他人引用800余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5次,发明专利8项。

2021年10月15日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研究团队

重庆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李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1人,包括国家杰青及长江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近10年,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余项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复杂环境中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状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新型电工绝缘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5年08月07日

多叶光栅、行星丝杠、超级电容精密机电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叶佩青尤政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佩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2303
装备制造
叶佩青: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制造工程研究所所长,国家科技重点专项(服务机器人专项)专家组专家、总装预研项目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组专家、国家04专项、863、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基金等评审专家,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工业机械电气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制造自动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广东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2009001),国家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专家(1100070120),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扬州制造技术分中心主任,扬州众为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尤政: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 兼职委员、微米纳米技术专业组组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科技部863对地观测与导航领域专家组 专家,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机电与运载学部 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仪器、光学学科 评议组成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2项。 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校合作3项、国家863项目6项、国家重大专项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成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2次获清华大学效益显著奖。本团队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DMG公司、昆明机床、大连光洋、、南通机床、华东数控、航天七院、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南京晨光、贵阳航天电机、天水星火机床、中科院北京天文台、船舶集团、三高刀具、巴索尔冷却液、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近七年来,科研总经费达5000万元。

2015年08月07日

绿色化学与资源回用——清华大学核研院205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国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7
能源环保 其他
朱国才,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低品位矿生物质还原及稀贵金属资源回收技术研发。 李天成,工学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质能源化工、精细化学品与医农药中间体制备新技术研发。 刘靖,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化学、有价金属综合回用技术研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副教授2人,高级工程师1人。近些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计划项目、国家环保局清洁生产新技术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10多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在有色金属生物质还原、生物质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与有价资源综合回用等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数项成果已在“生物质还原低品位锰矿、非粮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医药与农药中间体制备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数十家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21年10月07日

新能源智能汽车催化剂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丁
职称:
团队编号:10076
能源环保

2013年10月03日

结构减隔震技术——李爱群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爱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581
装备制造
李爱群,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抗震减震科研团队带头人,南京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江苏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教授6人,博导8人,副教授10人,博士16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2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2项。在工程结构减隔震理论与技术、结构损伤预警和安全评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工程结构减隔震成果已在北京奥体观光塔、南京奥体观光塔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研发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0
其他
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发中心(简称IMHM),是一所以发展和引领未来前沿交叉技术为目标的新型国际化研究机构。研发中心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航空航天优势学科和Geoff Chase外籍院士领衔的顶尖研发团队,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主动探索未来医工和工工交叉技术领域发展的新趋势,敢于创新和突破,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在探索创新的同时,研发中心致力于深化与国际合作者的交流合作,促进双边学生联合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到前沿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中,为服务世界人民发展命运共同体,应对人类未来挑战培养新一代人才。

2021年09月30日

抗真菌药物研发团队

山东大学

团队带头人:典龙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典龙阳,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人才。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微生物学会会员。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er),欧盟委员会基金研究助理(ERC Research Fellow);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助理。参与过欧盟委员会高级基金等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建设经费等项目。 除团队负责人外,本团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名和10名大学生。致力于以微生物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与仿生人工智能为导向,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

2021年10月07日

钼硫化物碳纳米复合材料创新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翟茂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3
能源环保

2021年10月07日

单层半导体性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艳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1
新材料
该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在单层MX2材料的可控制备、精密表征和电催化产氢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范德华外延的机理,他们在晶格匹配的云母基底上首次获得了厘米尺度均匀的单层MoS2(Nano Lett. 13, 3870 (2013));在蓝宝石上获得了大畴区单层WS2(ACS Nano 7, 8963(2013));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性箔材(Au箔)基底,实现了畴区尺寸可调单层MoS2的制备,借助STM/STS表征技术建立起了材料原子尺度的形貌/缺陷态、电子结构和电催化析氢之间的构效关系。

2021年10月07日

压电微马达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蜀湘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2
装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