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21年09月30日

高端工业仿真软件——董素艳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素艳
职称:
团队编号:10042
装备制造 其他
董素艳,公司创始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原美国ANSYS公司中国北方大区经理,在全球最大的工业仿真软件公司任职近十年,是中国最早一批工业仿真软件的推广者。2009年回到西北工大学任职,从事航发设计仿真研究超过20年,承担多项两机专项重大课题。 本团队核心成员来自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研发团队,在航空发动机算法研究、工业仿真软件开发等领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研发经验。团队70%以上为技术研发人员,硕士以上占50%。 西工大流固动力团队为打破国外垄断,破解卡脖子难题,在国家“两机专项”资金支持下,建立了以三维流体、固体、电磁/结构等多学科仿真为主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矩阵,开发出十余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工业仿真软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核电、能源动力等领域。产品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而且在关键指标参数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团队目前获得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三十余项,编写专著2本。自公司成立以来获得多项行业大奖(第九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优秀企业,2021第三届中国通用航空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20中国空天动力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2020年3月获得创新工场2500万元首轮

2021年09月30日

柔性刀具控制技术——张仕进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仕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32
装备制造
张仕进,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专家,西北工业大学软件学院教授,从事高能束高端装备与机器人、控制系统及工业软件研究方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3人、助理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水射流超高压密封、阀门设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从零开始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套五轴联动智能水刀,该产品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团队研发的五轴联动智能水刀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高端水刀多年来一直由欧美企业垄断的局面。与上海沪工、上海瑞尔、航天三院159厂、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沈阳机床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多万元。

2015年10月19日

健康照明与专业显示-张宇宁博士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宇宁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499
电子信息
张宇宁,东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东南大学显示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东大智能光电产业创新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团队致力于健康照明和专业显示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团队成员拥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或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经验。擅长与照明和显示相关的光质量和光控制研究。

2013年10月01日

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谭建荣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谭建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3
电子信息 其他
谭建荣,著名机械设计与研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3人、副教授2人。近5年,团队得到获国家级奖4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将提出的技术固化在软件中,开发并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在一批制造企业得到成功的应用。出版专著或编著8本,142篇论文被SCI/EI检索。在高端装备数字化设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沈阳机床集团、杭州制氧机有限公司、康力电梯有限公司等几十家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合作。5年科研总经费达1.5亿元。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装备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叶佩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1
装备制造
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叶佩青讲授,长期从事高端智能装备与控制的研究工作,主持863、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项6项。 团队由2名领军人才和11名核心成员组成,均为清华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团队成果均为自主开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0项,获得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团队成果均为国家级科研课题,技术难度高、创新范围宽、市场需求广,具有显著发展潜力和引领作用。团队现有7项可供落地的成果,预期未来5年内实现5项成果的产业化。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医学影像大数据技术--钱大宏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钱大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66
生物技术与医药
钱大宏教授,国家级人才专家,博士生导师,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基于人工智能的医学大数据分析和多模态辅助诊断,是在国内较早开始这方面工作的研究小组之一,特点是和临床需求结合紧密,着重研究深度学习系统中的影像数据预处理,并且在肺癌、脑胶质瘤、乳腺癌、帕金森病、眼底疾病及胃窥镜等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取得成果,有数十篇论文和发明专利。钱大宏教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项省市重点科研项目并参与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目前也是中国AI医学影像产学研用联盟的副理事长。 团队核心人员包括医生、兼职研究员、研究生等,现有研发及项目管理团队20余人,拥有计算机视觉科学、图像处理学、人工智能和临床医学的多学科背景以及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运作经验,是一个优势互补、精诚合作的优秀团队。团队对于AI技术的研发有丰富的经验,同时已建立起一支成熟的软件工程队伍,为医院、医联体等单位提供智能云影像系统以及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

2013年10月01日

高端装备技术———童水光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童水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5
装备制造 其他
童水光教授:研发中心主任,1991年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清华大学机械系博士后出站。1996晋升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流体机械学科带头人、中国海洋钢结构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物制造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151第一层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锅炉热力学分析与仿真系统的研究、装备数字化设计制造与管理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的结构强度与轻量化设计技术研究、逆向工程技术、生物制造工程的研究。主持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锅炉CAD应用系统,锅炉热力学分析与仿真系统,锅炉协同设计平台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了多项奖励,产生40多亿的经济效益。完成了十余项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部级奖励十余项。

2019年10月16日

金属材料纳米技术——高性能镁合金团队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96
新材料
孙军,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丁向东,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在金属材料设计制备与强韧化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开发的钼合金已在核燃料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快速降解镁合金已在石油钻进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句容百利镁合金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焦作市益瑞合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先进飞机能源及混合动力实验室——李伟林教授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伟林
职称:
团队编号:10035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李伟林,教授博导,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陕西省航空电气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入选中国科协首批“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才计划。团队目前拥有教师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助理教授6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70余人,是一支能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聚力创新的优秀团队。目前团队承担科研项目三十余项,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索引国际期刊论文30余篇,EI检索论文60余篇。在相关研究领域申报专利23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航空航天智能配电技术,飞机电推进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领域集成仿真验证方法研究成果已在MA700飞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数字式智能固态功率控制器(SSPC)和智能接触器以及首套机载数字式自动配电控制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大型运输机(运20)、舰载机(歼15)、新型战斗机(歼20)和无人机等各种飞机。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6年团队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金属与非金属新材料开发——杜东海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杜东海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33
新材料
杜东海,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留学美国3年,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高温腐蚀开裂性能。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人,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0篇。团队已与明达铝业科技(太仓)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研发项目投入40万。

2013年10月01日

精密装备与现代控制技术——张宪民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宪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010
其他
张宪民,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省精密装备与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该创新团队目前有教授6人,副教授、副研究员及高工11人。该团队主要从事包括精密装备、机构动力学与现代控制技术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30多项,已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160余篇次。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印刷线路板无铅联装成套设备,创产值4亿多元,申请国美国、加拿大、欧洲发明专利3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件,美国、加拿大、欧州、香港发明专利各1件。部分研究成果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专利金奖等,国家专利优秀奖等。

2017年09月21日

陈洪渊院士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洪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200
新材料
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南京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1981-84年为联邦德国Mainz大学访问学者,其后曾分别获德国DFG、DAAD、VW-Stiftung等基金的资助多次以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进行中短期的合作研究。现任: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学术委员会主任。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化学化工学部主任,科技委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测试协会副会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分析化学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江苏省质量协会副理事长;《 Science in China》、《中国科学 化学辑》、《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 Res. in Chin. Univ.》四刊副主编;《化学进展》、《分析科学》、《色谱》等杂志的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兼职教授。历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常委;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委委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委成员和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部、学科评委;江苏省质量协会、学会副理事长;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等。曾任《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电化学委员会国家代表(1991-1994)。 长期从事电化学分析基础、仿生催化、生物电化学、化学生物学和微全分析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卓有成就。主持完成了国家、省部委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3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和973纳米科技项目课题和与基金面上项目等。迄今已发表论文640余篇, H因子为46;专利7项;合编著译书6册,百科全书或专著4专章;《21世纪化学丛书》和《10000个科学难题(化学辑)》主编。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6)、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2)、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 各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1,2006)2项,国家教委(1998)与教育部(1999)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2004年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5年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