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497个团队

2015年08月12日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顾军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2861
生物技术与医药
顾军,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实验室主要兴趣在于:1 炎症及炎症相关疾病(心血管,癌症等)的发生发展机制.2 基因工程及基于生物技术的疾病治疗方法研究.3 炎症是机体的免疫反应。炎症失控和过度可以损伤机体甚至产生致死,同时炎症又和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我们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先天免疫的信号通路是如何参与炎症调控的,这些信号通路是如何与炎症相关疾病发生关联的。哪些信号分子和基因可以作为药物靶点。研究和发现这些靶点以及作用这些靶点的内源分子是我们另一研究领域。同时我们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治疗方法上进行相关研究。近年来,顾军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2013年10月18日

功能高分子材料——张秋禹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和鹏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3202
新材料
张秋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共6项,国家高新工程军品配套项目6项。攻克了微纳米尺度有机无机复合、多孔材料孔道控制等关键技术。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光电新材料、吸附分离材料及有机无机复合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2013年10月30日

天然气发电关键技术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司风琪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3661
能源环保
司风琪,1996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2001年于东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8为美国Lehigh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东大-大唐(南京)环保科技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一直从事电站节能减排与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站信息化理论方法与软件开发方面有很好的研究基础,先后主持了70余项科研项目,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

2015年08月07日

清华大学网络信息与舆情分析平台研发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金奕江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3841
电子信息
朱小燕教授,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课题负责人。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9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14项。在中文词法分析、关键词提取、海量信息摘要、事件发现与跟踪分析、自动问答、社会媒体内容分析、视觉信息检索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并在新华社、人民搜索及部分国家机关得到应用。与科大讯飞、源清智库、腾讯、搜狗、惠普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2015年08月07日

先进润滑技术及检测装备——雒建斌院士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向军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3861
装备制造
雒建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10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先进润滑技术、表面减阻、超精表面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表面减阻、超精表面加工等成果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通用、壳牌、NSK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8000万元。

2015年08月07日

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中心——苏丹教授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立晗
职称:其他类副高级
团队编号:03921
其他
苏丹,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兼任中国室内设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明式家俱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设计学会室内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教授1人、讲师3人,博士后2人。近3年,承担广州规划展览中心室内设计及策展创意方案设计等多项展览展示设计工作;承担前门大街景观设计等多项景观设计工作;承担中国华电西单安福大厦写字楼工程艺术管理咨询服务等多项咨询服务工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多项,其中本项目获2012年国际景观规划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公共环境设计类金奖。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571万元。

2013年11月12日

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改性剂性能试验与定型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黄晓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424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黄晓明教授团队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主要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综合分析与管理系统。主要就高速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疲劳特性、重载交通的特征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沥青稳定基层路面结构、无粘结材料基层路面结构的路用性能等进行深入研究;(2)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评价技术。通过学科新引进的MTS材料试验系统、SHRP沥青材料试验评价系统及材料三轴与疲劳试验系统进行路面材料的基本路用性能研究。结合国家高速公路重点工程的建设,开展系统的材料组成设计、新材料开发(如温拌沥青、沥青再生技术、水泥路面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阻燃沥青、纤维加筋、高黏度沥青)与工程应用研究工作;(3)公路路基和边坡稳定及防灾减灾技术。公路路基及填方路基边坡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在强降雨、地震等复杂地质条件作用下将出现严重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损坏,本研究方向将主要依赖现代检测技术、分析预警技术和现代物联网数据传送技术,进行公路路基及边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技术,实现公路交通的防灾减灾;(4)路面结构评价与加铺改造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路面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将出现各种形式的破坏,结合高速公路早期病害的调查、原因分析。在车辆-路面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路面结构优选、材料组成设计及应用技术;路面结构评价、维修及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沥青各组分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复合阻燃技术研究”、“大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模量化设计理论与性能研究”、“SMA 路面热再生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已经完成国家863项目《沥青路面结构疲劳仿真及其在长寿命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透水性路面用复合改性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西部交通建设项目《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的研究》、《改性沥青及SMA路面性能恢复与再利用技术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及其他省部级项目。 团队在“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26项;出版专著、教材16本;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2项。

2014年06月02日

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洋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499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总装十二五预研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22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钨钼等难变形合金热精密强化成型,轻质高强韧钛、镁及铝合金铸造及塑性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等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14年06月05日

大气分子污染物控制消除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26
能源环保
本团队致力于环境催化材料的创制及其性能研究,主要探索稀土基催化剂和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大气分子污染物的吸附、催化消除方面的科学规律。2010年通过联合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环境学院的部分教授及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江苏省机动车尾气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实验室已有工作基础上,集中开展移动源和固定源尾气净化方面的研究(签订科技协议,共同研究高性能三效催化剂用稀土催化材料,利用产学研联合的优势,对机动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污染治理等领域中具有前瞻性的的重大研究课题进行研发)。目前,在“环境催化”研究方向(特别是关于大气污染物NO,CO等的消除方面)形成了一支由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约20人左右)参加的研究小组,已发表SCI论文百余篇,专利17项。

2014年06月05日

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黄贤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32
能源环保 其他
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团队,团队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6人,该团队依托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及周边国家经济社关系平台、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绿色发展研究基地等学术平台,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等重大项目或课题,围绕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SCIENCE(LETTER)、NATURE(Correspondence)、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LAND USE POLICY等发表SCI/SSCI论文30多篇,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

2014年06月05日

沿海开发的资源环境科学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33
能源环保 其他
本团队的研究为沿海开发提供科学支持。建立区域海洋学体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海底资源开发、土地和港口资源开发、滨海湿地与浅海底栖生态系统保护、海岸带管理与生态建设、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能力。为海港选建及海岸海洋发展规划服务,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沿海开发与对中西部崛起的促进途经。

2014年06月06日

海岸海洋科学团队(Scientific Team of Coastal Ocean Studies)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颖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35
其他
以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与设备为主体,从事渤、黄、东、南海海洋环境资源研究,在海岸港口选建、海南岛与江苏省海岸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建立优秀成果,与美、加海洋学家合作密切,数次获项目支援。通过研究加强教学与培养涉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