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375个团队

2023年07月14日

细胞规模化培养及生物医药高效开发—白仲虎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白仲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71
生物技术与医药
白仲虎教授,2010年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2012年入选江苏省双创个人,2013年入选江苏省双创团队领军人才,2016年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军委科技委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项目青年基金项目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10篇,获专利授权5项,在规模化细胞灌流培养、QbD导向的生物医药工艺过程高效开发及规模放大、治疗性抗体片段药物的开发、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BFP灌流培养技术及一次性HF中空纤维柱耗材已成功应用于实验室规模及中试规模的HEK293细胞灌流培养生产腺病毒载体疫苗、实验室规模的CHO细胞灌流培养生产重组蛋白。与天津康希诺生物建立了战略合作,助力其腺病毒载体疫苗技术平台的灌流工艺的开发,并参与康希诺腺病毒载体疫苗国产化示范线的建设。近5年专项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3年07月14日

姜兴茂科研团队

武汉工程大学

团队带头人:姜兴茂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8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姜兴茂教授,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专家,2011年获得常州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获国内外授权专利8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团队长期从事于化学工程、工业催化、新能源材料纳米技术、溶胶-凝胶、气溶胶、药物释放、生物质热催化转化、酶水解、石油化工催化、新型催化材料纳米结构催化剂、光催化、电催化、C2转化等领域致力于产学研一体发展。

2023年07月14日

微生物制造工程技术——刘立明教授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立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刘立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副研究员3人,其他科研人员和研究生80余人。研究方向为微生物制造工程。致力于解析生物加工过程中生物体的生理特性和调控机制,发展强化生产性能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建新一代工业菌株和性能先进的酶制剂,提升生物制造过程的效能,实现生物技术产品的低成本制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新一代工业生产菌株改造与创制;(2)新型生物催化剂设计与催化过程创建。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前沿创新重大项目等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发表200余篇SCI论文,其中包括Nat Catal 2篇、Nat Commun 5篇、Angew Chem Int Edit 2篇、ACS Cata 4篇、Metab Eng 15篇;申请发明专利15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多项技术应用于日本味之素、丰原集团、帝斯曼江山制药、梅花生物、宁夏伊品等知名企业,显著提升了丙酮酸、苹果酸、丁二酸、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莽草酸等精细化学品的产量、转化率和生产强度等技术指标。相关成果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17年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一等奖、202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3年07月13日

微生物合成与智造——齐向辉教授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齐向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2
生物技术与医药
齐向辉,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微生物生物合成与智能制造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团队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在高附加值化学品、医药、功能性糖醇等的生物合成与制造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近5年,承担国家以及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任务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际合作4项等共10余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件,主编Elsevier英文专著1部,参编Springer Nature、Elsevier等中英文专著9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功能性糖糖(D-阿拉伯糖醇、D-塔格糖、D-阿洛酮糖/D-阿洛糖等)以及生物基化学品(3-羟基丙酸、1,3-丙二醇、已酸等)的生物合成与制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部分成果已在产学研工程中得到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余万元。

2023年07月13日

抗炎免疫原创药物研发团队——胡庆华教授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庆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6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胡庆华,药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现代制药产业学院副院长(兼)、“转化药理学”校企联合实验室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药理学会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优秀指导教师。团队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助理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博士生4名,硕士生20余名。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先后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企事业横向合作课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J Adv Res、Hepatology、Cell Death Dis、Drug Discov Today、J Med Chem、Eur J Med Chem、Front Immunol、Biochem Pharmacol、Phyto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成员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10项,授权6项,其中一项抗痛风原创药物相关的授权专利(CN201811507809.8)以2000万的合同金额成功转化。团队长期致力于基于原创靶标的抗炎免疫新药研发工作,建立有完备成熟的靶向药物发现、优化和评价体系,助推多家企业获得临床批件3个。团队聚焦P2Y受体与炎症免疫相关疾病的联系,融合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成功获得了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P2Y14R抑制剂并实现转化,与此同时,团队研发出多个高活性、高选择性、高成药性的P2Y6R和P2Y14R抑制剂,在肝纤维化、溃疡性结肠炎中展现出了优异的治疗效果,有望成为FIC候选药物。

2023年07月12日

疾病分析与干预课题组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47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聚焦于疾病分析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与开发,已对多种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痛经、肠炎、心衰、盆腔肿瘤及胎盘类疾病进行分析,并尝试使用多种方案进行干预,如运动及其诱导的肌肉因子等。 在开发方面,团队已完成多个技术并交付企业,如女用避孕套、过敏原清除、茶多酚的提取纯化技术,IM94蛋白,阴道/直肠抗病毒凝胶;正在研发等待转让的有,五谷虫提取物、运动处方、肌肉因子、原花青素、蚯蚓提取物及痛经缓解剂等。

2023年07月06日

药物高效包载与动力学调控——刘东飞教授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东飞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刘东飞,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现任重庆中国药科大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团队现有教授1人、博士后1人、科研助理1人、博士4人、硕士2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累积科研总经费超2000万元。近1年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Angew Chem Int Ed、Nano Lett、Small、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Control Releas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六篇,近5年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Adv Mater、Adv Drug Deliv Rev、Adv Funct Mater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申请专利8项,获授权2项,其中专利:一种载药微球及其制备方法(CN202011514187.9)已实现转化。团队致力于长效缓控释制剂尤其是微粒制剂(如聚合物微球、脂微球、纳米粒等)的工程化研究,已形成基于界面作用的微粒制剂高效包载基础理论框架,突破传统“相似相容”原理对药物装载种类和效率的限制,构建超高载药微粒制剂的核心技术体系和连续流生产关键设备。

2023年07月06日

高端创新药物制剂/化妆品研发技术——王伟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访问学者,现任职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获得2014年中国药学会中恒青年药剂学奖、2018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担任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科协首席专家,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经皮给药专委会常务理事,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童医药健康产业委常务理事,中国食药区块链专委会化妆品副主任委员,中国抗衰老促进会化妆品分会副会长,中国化妆品民族品牌提升工程顾问专家。 本团队依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化妆品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博士后2人。近5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横向重大科研项目3项、江苏省高层次人才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1项、“双一流”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单篇影响因子10分以上论文4篇、8分以上论文5篇、5分以上论文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4项。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23年07月06日

微生物与免疫技术——吴洁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6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洁,教授,博士生导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博士硕士生团队20余人。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科技计划多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并授权专利4项。获得江苏省科学进步二等奖。领域Top期刊发表SCI论文10多篇:Hepatology,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Journal of virology,Frontiers in Immunology 等。科研方向主要是: 分子疫苗的设计、合成和转化研究;自身免疫病的免疫失常机制及药物研究;微生物菌群与自身免疫病的研究。有如下两个技术平台: “核酸疫苗开发平台”:抗原表位预测及鉴定、核酸疫苗临床前评估、mRNA疫苗递送阳离子脂质的合成等。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平台”:抗耐药菌、抗病毒(乙肝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的药物筛选平台; 宿主导向天然免疫的抗病原微生物药物筛选平台。 已申请专利4项,国自然基金200万+。

2023年07月06日

缓控释智能制剂开发关键技术——尹莉芳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尹莉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依托国家药监局药物制剂及辅料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缓释智能制剂及关键功能性辅料开发与评价工程研究中心,聚焦于缓控释智能制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承担国家新药重大专项、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与制药企业合作或技术转让70余项,获得新药证书和临床批件30余本,硝苯地平缓释片、布洛芬缓释片等多个缓控释制剂成功上市,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团队带头人尹莉芳教授担任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等,从事近30年的创新药和仿制药药剂学、药动学研究,擅长口服固体制剂、膜剂、软胶囊、注射剂、外用制剂、缓控释制剂等各种剂型研究,主持的“缓释智能递药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8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团队研究致力于建立脉冲释药、胃滞留、结肠定位等新型释药系统技术,改进和完善骨架片等缓控释制剂的生产技术,建立处方及工艺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建立口服缓控释智能释药系统技术平台,助力于突破长期制约我国新制剂技术发展的技术难点,提高缓释制剂的产业化水平。

2023年07月04日

物联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技术——数立方综合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治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3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其他
李治军,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OPPO首席科学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工信部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共5项,超过一千万校区合作项目共2项。发表SCI论文5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物联网异构互操作、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人工智能操作系统成果已在OPPO潘塔纳尔系统、乐聚服务机器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OPPO、乐聚、深开鸿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2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万元。

2021年10月20日

生物制药装备优化及控制团队

金陵科技学院

团队带头人:王逸之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10097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逸之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在制药设备的预测性优化建模及控制方面获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其中单水合斯诺普利粉雾剂冻干过程控制成果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