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375个团队

2013年10月02日

江苏省优势学科中医学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勉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6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勉华,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医学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精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主持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0人,其中博导19人,教授32人;国医大师3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6项,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6项。发表SCI论文21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与石家庄以岭药业、丰盛健康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633万元。 本团队依托中医学科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建有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南京)、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中药)、中国中医药文献信息检索中心(南京)等多个研究平台。

2013年10月02日

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段金廒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段金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段金廒,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材GAP研究促进会副会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3人,其中博导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2人。近X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余项……。发表SCI论文19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研制开发中药新药5项,新药材原料及功能型产品生产批件3个;为国家、行业和企业修订或制定药材及其产品质量技术标准5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科研、教学及产学研结合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培养硕、博士研究生57名,其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名;获江苏省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4名。先后获得江苏省高校“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优秀人才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方剂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与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药材公司、江苏济川药业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2日

兽医学——刘秀梵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秀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57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学科带头人:刘秀梵,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承担“863”项目、“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以及一批部省级科研项目,并取得众多研究成果。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城疫检疫规程”2000年被农业部鉴定为国家标准,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三等奖多项。在国内率先将单抗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研究和控制领域,研制出针对重要畜禽病原体的单抗100多种,建立了快速诊断检验的新方法;研制出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2+3型双价活疫苗等5种新疫苗,取得国家新兽药证书,已批准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学科团队现有人员7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25人,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15人,预防兽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兽医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学科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兽医学组成员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中华农业英才奖” 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4人、农业部蛋鸡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第一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和委员共8人。1人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有14人次入选江苏省“333工程”和江苏省“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预防兽医学创新团队继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后,又于2009年顺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动物非传染性群发病防制与食品安全”创新团队被评为扬州大学科技创新团队。2007年本学科被人事部与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02日

生物医用功能材料优势学科团队

南京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戴志晖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5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带头人:戴志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333工程人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13人、副教授4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6项,其中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优势学科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24项,江苏省科技厅前瞻性联合研究面上引导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30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可控合成与功能化、生物活性分子检测技术、抗肿瘤药物筛选及抗癌机理、药物载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聚氨酯基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功能化、生物活性分子检测技术、抗肿瘤药物筛选及抗癌机理、药物载体等成果已在心血管支架及血管补片、特殊有机分子催化合成、疾病分子检测等中得到应用。与福隆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微创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及苏州艾迪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70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利用 — 陈卫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卫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8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陈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6人,教授7人、副教授6人。近5年,承担包括国家十一五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点项目、江苏省高技术研究计划等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 论文 72 篇;出版著作及教材 5 本;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4项,其中国际专利 6 项,获授权专利17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与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共12 项,其中功能性益生乳酸菌高效筛选及应用关键技术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食品微生物功能发掘与功能性益生菌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功能性益生菌的开发研究成果已在发酵乳制品的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应用。与光明乳业、南京卫岗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等离子体及纳米技术开发及应用——王祥科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祥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祥科,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海外杰出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低温等离子体应用研究室主任,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研究生导师”、日本静冈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双聘教授、苏州大学讲座教授,国际学术刊物《The op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toxicology journal》、《Energy & Power Engineering》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安徽省科技厅等课题和科技奖等奖项及项目评审专家。    该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0多项,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10多项,博士后基金项目多项。已发表SCI论文14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项,其中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获2010年度安徽省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及2012年度安徽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等多个奖项。

2013年10月02日

致力于临床检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研发的团队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弼陡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30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弼陡,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苏州医工所医学检验制品研究室副主任。1995年至今分别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苏州医工所工作;2011年获得中科院长春光机与物理所博士学位。一直从事航天遥感及医疗光谱仪器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工作,成功组织完成多项产品的产业化工作。苏州长光华医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成功融资并转化“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共发表论文10余篇,EI检索3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2项。

2013年10月01日

先进医疗与健康技术——刘静团队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刘静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137
生物技术与医药
刘静,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实验室长期致力于肿瘤微创治疗技术、无线移动医疗、先进能源、先进热管理以及液态金属印刷电子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突破。

2013年10月01日

粮食储藏与加工技术——吴文福团队

吉林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文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11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吴文福,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大学成员单位负责人,第二批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第四届长春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7篇,获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粮食干燥储藏、粮食在线水分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横流组合式粮食干燥机”成果已在中小型粮库及农场用户中得到应用,并进入国家农机推广目录,与长春吉大科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1日

中药提取分离成套装备及自动化与在线质量控制技术——陈勇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097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浙江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团队由浙江大学药学现代中药研究所骨干教师组建成立,涉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过程工艺优化、重大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多学科研究和应用领域。团队现有教授1人,研究员2人,副教2人,另有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50余人,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学术团队,开创了中药先进制造方向。团队领军负责人为刘雪松研究员。 团队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注重学科前沿的研究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同时重视中药新药研发、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高效、节能新型装备研制等应用研究。 近五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22项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励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30多项专利授权,4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2项为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组建以来提出微成像、近红外等中药过程分析新方法,建立了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组织开发了 “BVD真空带式干燥机组”等新型高效节能制药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已实现产业化;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型重大装备技术等学科交叉技术成果创新融入并建立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在提高中药制药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方面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力支撑了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团队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十家大型中药企业,并利用现代过程分析技术实现了中药提取过程实时监测和调控。

2013年10月01日

绿色工艺和连续流反应技术——张跃教授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5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张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工学博士,研究员。常州大学化学工艺学科带头人和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康宁-常州大学反应器技术联合研究室主任,加拿大圣西维尔大学访问学者,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第8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石化部级纵向项目3项,中-法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1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精细有机化学品的绿色合成、连续流反应工艺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甲醛超低释放脲醛树脂制造技术、连续流微通道硝化氧化加氢反应工艺技术等成果已在E0级脲醛树脂示范装置、硝酸酯的微通道连续流反应新工艺示范装置、硝基胍的微通道连续流反应工艺示范装置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通广泰、南京石化、江苏磐希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27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药学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蔡宝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01
生物技术与医药
蔡宝昌,江苏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百、千、万”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平台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1人,其中博导24人,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药资源、炮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江苏康缘药业、江苏南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和“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四个省级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