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375个团队

2019年10月18日

利用肠道菌群修复环境污染物技术——环境微生物团队

兰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祥锴
职称:
团队编号:09808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李祥锴,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兰州大学萃英特聘教授,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1人,青年研究员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35篇,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件,发明专利3件;实审2件。撰写专著两部。在肠道修复重金属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与金川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29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小分子创新药物研发——宫平团队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宫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宫平,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优秀专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完成抗肿瘤和抗乙肝病毒2个1.1类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均获得临床批件并已转让,合同额分别为4000万元和1亿元。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1项,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人才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其中PCT专利6项。在小分子免疫调控药物领域取得新进展,其中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相关研究成果在J. Med. Chem.发表论文2篇,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在新型镇痛药物及抗耐药菌感染药物研发领域也已获得突破性进展,已得到多个具有成药性的小分子活性化合物。本团队已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恒医药有限公司、苏州圣苏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到款额达2000万元。

2015年07月12日

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皓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5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吴皓,教授,博士生导师,已经从事医药产品的研究开发近30年,作为主持人和项目主要的研究者已经完成新药和功能性保健品的研发项目8项,获得新药临床批件4项,保健品证书2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2项,具有丰富的医药产品研究开发经验。 目前正在研发的海洋和中药新药以及功能性保健品6项, 并正在承担2013年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为首席科学家,国家863海洋中药新药研发项目,已经承担并完成国家级项目10项,省部级项目8项,获得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海洋中青年科技标兵等称号。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等共近10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海洋低值贝类综合开发、海洋中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海洋新药克乳痛胶囊已在合作企业江苏苏中药业生产、伸筋接骨胶囊已经转让给济川药业,鲨鱼软骨胶囊、康贝胶囊保健食品批文正在洽谈合作事宜。目前集中于江苏沿海低值贝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已经获得政府投资500万元,正在申报和完成的海洋医药产品5个,银蜊钙咀嚼片、银蜊胶囊、银桑降糖颗粒均已中试生产,正在申报CFDA功能保健食品。

2014年06月16日

“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复杂体系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研究”创新团队

中国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3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创建于2008年,围绕中药复杂体系的药效物质基础与质量控制开展研究,建立适宜中药作用特点的有效成分发现方法,探索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普适性技术。建设期内,发表SCI论文2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入选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优秀成果选编;起草中国药典标准37项;培养了研究生41人,1人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9年10月18日

一种抗肿瘤的1类中药新药Rs-10(中1类)

沈阳药科大学

团队带头人:路金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17
生物技术与医药
路金才,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学科主席,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辽宁省教学名师。1994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中药学学士学位,留校工作。1998年于同校获生药学硕士学位,2000-2001年在日本高知医科大学学习,2002年获沈阳药科大学生药学博士学位。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沈阳市、企业合作项目等20余项课题。另外,作为项目骨干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现为省级精品课药用植物学课程负责人。在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Journal of Ginseng Research,Phytochemistry和《中草药》、《药学学报》等中英文学术期刊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2021年09月30日

西电生科院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团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忠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7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以以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王忠良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有教授、副教授及讲师8位、6名博士生和30余名硕士生,专业领域包括医学、生物、化学和高分子材料,人才框架日渐完善,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分子影像与转化医学团队之一。依托分子与神经影像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先后建成转化医学研发实验室、分子生物及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以及先进的成像设备室,为学院打造了坚实的科研平台、优质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基地。 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SCI论文50余篇,IF>10的文章16篇,3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在影响因子>40的期刊上发表综述,多篇文章发表后被中科院一区期刊选为期刊封面或亮点报道。受理美国专利2项和中国专利近20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和中国专利6项;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10余项,总经费1000余万元;荣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陕西青年科技奖、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首届西部药学之星、以及多个优秀论文奖等。

2021年10月20日

生物制药装备优化及控制团队

金陵科技学院

团队带头人:王逸之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10097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逸之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在制药设备的预测性优化建模及控制方面获得了较突出的成果,其中单水合斯诺普利粉雾剂冻干过程控制成果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力诚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

2021年10月07日

硅基光电子学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兴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科技委主题责任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863重大项目负责人。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9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JSPS学者),2009年加入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委员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亚洲光子学、国际光学仪器与技术等国际学术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学报、中国光学、激光杂志等期刊编委。近5年承担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十余项国家级研究课题,其中主持8项。在国内外主要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共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10.0以上1篇,3.0以上30余篇,SCI他人引用800余次,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5次,发明专利8项。

2021年09月30日

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迟占有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迟占有
职称:
团队编号:10055
生物技术与医药
迟占有,男,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和Iowa State University博士后。目前研究方向为微藻生物技术,聚焦于先进微藻培养系统和培养技术研究,以碳池理论为指导,解决了微藻培养高效供碳难题,开发了波浪驱动漂浮式光生物反应器,实现了低成本微藻生产。主持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结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排名第二)。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40篇,被SCI引用977次。授权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4项,另外提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10项,目前担任 Biotechnology Advance, 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杂志审稿人。

2021年10月05日

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余晓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余晓红,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厅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江苏省食品学会理事,盐城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盐城市海涂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件,其中转化7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该团队致力于沿海地区农产资源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以期为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工商业提供必要的空间,对促进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向集约型、高效益、现代化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小麦麸皮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同时制取功能性阿魏酸、低聚糖及膳食纤维,2件专利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得到应用。与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嘉士伯啤酒(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21年10月12日

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吕雪峰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91
生物技术与医药
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面向国家及山东省面临的能源、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大挑战,致力于开发替代石化制造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从生产原料、加工过程和终端产品等维度全面升级能源、材料、化学品、医药的传统制造过程,驱动产业模式向可持续的生物制造路线变革。中心以光合蓝细菌、丝状真菌、酿酒酵母等重要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合成生物技术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为目标,开展“基因-蛋白-途径-细胞”等尺度上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造“资源挖掘为平台、基础研究为内核、技术开发为驱动、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微生物制造工程创新链条和研究团队。

2021年09月30日

抗真菌药物研发团队

山东大学

团队带头人:典龙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5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典龙阳,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人才。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微生物学会会员。曾任以色列理工学院高级研究员(Senior Researcher),欧盟委员会基金研究助理(ERC Research Fellow);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助理。参与过欧盟委员会高级基金等项目。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项目、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建设经费等项目。 除团队负责人外,本团队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6名和10名大学生。致力于以微生物化学创新药物研发与仿生人工智能为导向,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