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375个团队

2017年09月21日

西交利物浦大学生物制药研究院团队

西交利物浦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合宾
职称:
团队编号:0945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共14人,其中博导14人,教授2人、副教授12人。 成员组成有很高的国际化的背景,除中国籍外、成员来自英国、美国、德国及日本等国家。并且100%都是海归, 在美国、英国等包括麻省理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研究所有多年的博士后及工作经历。与世界知名大学研究所有合作关系。承担江苏省教育厅“十三五”生物学方向重点学科。 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 。发表包括Molecular Cell; Cell report; JBC等高水平SCI论文118篇,获专利授权3余项。 在遗传学、分子免疫学、肿瘤、微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GenePharm、Innovent、GSK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培养博士生毕业3名,在读博士生13名;培养硕士生4名。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Th细胞的分化调控与炎症性疾病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干预策略-孙兵团队

团队带头人:孙兵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54
生物技术与医药
孙兵研究员,中科院"百人计划"免疫学专业引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上海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博士后1人,助理研究员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4项、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26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SARS, 流感及HCV等诊断及治疗用抗体研究、全人抗体的制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流感病毒广谱中和性全人抗体的工作成果已于2016年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目前正积极寻求转化。与南京银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上海锦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智翔(上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委托研发协议及共同申请项目合计经费超过2200万元。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微电子神经/肌电桥——王志功吕晓迎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志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60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志功,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7部和教科书13本。获得德国、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多项。2000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体植入式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完成3项“微电子神经桥”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吕晓迎,德国医学博士、东南大学二级教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和参加了教育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大项目以及973计划、863计划项目等40多项。在国际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40余篇,SCI、EI、ISTP收录140多篇次,论文总引用530余次, 2014至2016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2000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体植入式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合作完成3项“微电子神经桥”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013年创立“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本跨学科研究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4人。近1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和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一项,。在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神经元网络电活性研究和利用通信和微电子技术实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所研发的微电子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仪器已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博爱医院、北京301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以及台北荣民总院等十多家医院进行了临床科学实验。先后有上百名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的患者作为志愿受试者参与了双通道“微电子肌电桥”发明装置样机进行的试验性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微电子肌电桥十分有助于手腕部的神经肌肉运动功能的康复与重建。2012年,在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和东南大学支持下创建“南京神桥医疗器械”双创企业,进行微电子肌电桥仪器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目前,已进入临床认证试验阶段。

2017年09月21日

免疫与炎症性疾病——王红艳团队

团队带头人:王红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70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红艳,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和上海浦江人才计划获得者,获中科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任JBC、Immunology等期刊编委。研究T细胞和巨噬细胞调控炎症和炎症相关疾病的新型分子机制,发表论文30篇。其中,以责任作者或第一作者(共同)发表论文20篇,累计影响因子约172。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3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助理3人,博士后1人。回国建立团队近7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共7项。作为责任作者或共同责任作者发表SCI论文篇10,6篇合作作者论文。获专利授权1余,申请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T细胞和巨噬细胞调控炎症相关疾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究成果被上海卫视,东方卫视,文汇报等报道。近7年科研总经费达1400多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非编码RNA分子机器的功能、机制及其应用——吴立刚团队

团队带头人:吴立刚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71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名,副研究员1人,博士后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8篇,申请专利3余项。在新型RNAi载体设计和微量小RNA深度测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上海欧易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肿瘤发生及免疫应答的分子细胞信号机制——周兆才团队

团队带头人:周兆才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7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周兆才,博士,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研究组长,博士生导师,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骨干人才,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实验师1人、研究生12人。长期从事调控肿瘤发生及免疫应答的重要信号转导通路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迄今已在Cancer 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 Journal、Cell Research、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Cell Reports、Oncogene等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被引用1000余次,参与编写英文专著1部。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项目等共4项,科研总经费达725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张天柱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天柱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73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由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学院教授,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任医师共同组成。专业方面由材料科学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医学专业以及工程相结合。因此从人员整体组成方面看具有比较强的项目实施和攻关能力。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主治医师1人。 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生物医用水凝胶、聚丙烯复合材料疝补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三微细胞培养水凝胶支架和聚丙烯复合材料疝补片等正在进行产业化开发。与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江苏尤佳手套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张天柱,东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和医学转化分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环与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9项。徐庆宇,男,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991年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1996年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学士学位。2001年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师从都有为院士。先后在中科院物理所北京电镜室,日本名古屋丰田工业大学信息情报记录机能实验室,德国莱比锡大学物理系和德国德累斯顿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2008年10月到东南大学物理系工作。发表在包括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B,Applie等SCI收录杂志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最高单篇引用220多次。  主要研究兴趣和方向:磁性材料的结构,磁性和输运性质,以及相关的自旋电子学方向的应用,包括稀磁半导体材料和多铁性材料及其相关的自旋电子学器件的研制。近期研究方向还包括新能源材料,包括锂离子电池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以及光催化材料等. 葛丽芹,女,教授/博导。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从1999年起致力于层层组装制备功能材料研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0多篇,授权专利8项。2016年10月起任Nature集团期刊Scientific reports编委。于2001年----2003年 在 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科学研究所(Max-Planck Institutefor colloids and interfaces)(德国/波茨坦马普奖学金获得者), 2004年----2005 年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加拿大/蒙特利尔牙医冠名奖学金获得者), 2006----2008年 日本大阪大学(OsakaUniversity)激光工程研究中心(2009年访问学者)日本国军方重大项目leading project资助。研究方向包括仿生涂层在生物医学工程和农业方面的应用研究和自修复功能材料。嵇振岭,男,1961年5月出生,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普外科主任医师。1982年毕业于原南京铁道医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获得外科硕士学位;1998年德国ULM大学、瑞士BERN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5年获得浙江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江苏省临床重点学科普外科学科带头人。先后被评为“铁道部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8年获得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9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入选江苏省卫生厅“135工程”重点医学人才培养对象。现任国际大肠癌学会发起委员会委员;欧洲消化外科学会会员;德国<<外科胃肠病学>>杂志编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编委;<<临床肿瘤学>>杂志编委;<<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副主编;全国临床肿瘤协作组执行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腹腔镜外科学组副组长、胃肠外科学组委员;江苏省医院学会理事等。1999年到德国ULM大学和瑞士BERN大学进修内脏外科及微创外科。 境外出席国际会议并大会发言10多次。

2017年09月21日

分子诊断技术—何农跃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农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何农跃,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二级教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优秀骨干教师。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分会高级会员,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会员。本团队另拥有骨干成员两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1人。近10年,参与并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6项。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获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在生物大分子分析方法、分子诊断系统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基蛋生物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20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王雪梅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雪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7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雪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提出和建立了基于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智能化分子/细胞/活体实时动态高灵敏快速检测与成像新系统,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新型纳米生物探针、器件、微阵列等,实现肿瘤等重大疾病及其生物活性分子与相关病原体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原位监测;原创性地发现和利用肿瘤细胞和活体组织原位选择性生物合成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肿瘤等病灶区的生物自成像的精准靶向标记与实时动态快速多模态成像分析。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肌肉干细胞技术——胡苹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胡苹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78
生物技术与医药
胡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获得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择优奖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22篇,专著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美国专利1项,日本专利1项。在肌肉再生与衰老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团队建立的功能性肌肉干细胞体外长期扩增系统已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等医院开展临床研究。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诺和诺德、主健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联想等医院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61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质量控制——王恩多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恩多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479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恩多,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28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曾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自然科学一、二等奖各1项。在氨基酰-tRN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夏强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夏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80
生物技术与医药
夏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博导、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团队主要负责人夏强教授,主持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863项目、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近千万。发表的SCI、EI论文五十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0项,申请15项。在功能脂质纳米粒及其在健康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隆力奇、韩束、美丽加芬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