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218个团队

2015年07月18日

膜科学技术研究所——金万勤团队

省产研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金万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116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金万勤,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180多篇,获专利授权28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膜材料、膜制备及膜反应器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膜法有机废气(VOCs)回收处理技术”成果已在正己烷等有机废气回收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连云港、深圳、内蒙古等地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23万元。

2015年07月18日

膜科学技术研究所——邢卫红团队

省产研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邢卫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115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邢卫红,863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江苏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石化协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57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5项。在膜材料、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陶瓷膜反应器技术”“成果已在对硝基苯酚加氢、苯酚羟基化、环己酮氨氧化等反应体系中成功应用,也是该技术在石油化工主流程中的首次应用;与中石化石科院、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陶瓷膜盐水精制技术”成果在中盐集团等盐水、卤水精制中已推广应用近千万吨规模;“膜法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成果已在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处理和回用方面建成万吨/日的示范工程,与南通、苏州、连云港等地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581万元。

2015年07月16日

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循环及其深加工团队—周全法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周全法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1
能源环保 其他
周全法,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本团队骨干成员10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1篇(SCI、EI收录24篇),出版《废旧家电资源化技术》、《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等著作5部,申报发明专利13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厅级奖励8项,建设了年处理3000吨、5000吨、10000吨电子废弃物的示范生产线各1条,解决350人就业,新增利税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项,已经完成1项。以本团队科研成果和研究特色为依托,成功申报获批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两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并建设了江苏省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中央财政专项——废弃物分析测试中心。 本团队承担着2个国家级行业协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工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金属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团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着国家在电子废弃物领域的科研规划起草和牵头工作。

2015年07月16日

特种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洪光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953
其他
王洪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研究委员会委员,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Society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带电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委员。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6人。 近十年,承担国家专项、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1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40余项。发表SCI论文3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 团队研究方向包括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和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等。 团队与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下属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超高压输电线路机器人巡检与作业技术及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电力检测与维护机器人系统,在辽宁、四川、福建、贵州、浙江、内蒙、黑龙江等地的电力公司进行了现场的实验与应用。 模块化可重构机器人实验系统(MRRES)主要面向教育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而开发,机器人兼有较好的重构能力与操作性能。系统可自主识别出机器人的当前构型,并可建立机器人三维几何模型、运动学模型,进行轨迹规划,对机器人进行伺服控制等。上位机软件还可单独运行,在仿真环境下建立机器人的虚拟样机系统,对机器人进行仿真。 面向我国新兴制造业、服务业、医疗行业等领域对机器人技术与装备的迫切需求,研制出具有轻质、高精度、大负载自重比、安全性高、编程简单、易于使用等特征的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系统。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面向反劫机的实战需求研制飞机壁面爬行探测机器人,机器人基于行星轮系运动及双足负压吸附原理设计。机器人可实现直线行走平面旋转和交叉壁面的跨越,可适应飞机壁面及金属、玻璃等光滑表面。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5年07月16日

激光加工工艺及设备研发——赵全忠团队

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赵全忠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951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赵全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上海市“浦江计划”入选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50篇,获专利授权3余项。在激光微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微孔加工成果已在半导体、医疗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电集团、中为光电、众康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900万元。

2015年07月16日

数字制造及测控技术创新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洪荣晶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937
装备制造 其他
洪荣晶,教授、博导,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南京市“321科技创业家”计划;黄筱调教授、博导,一直从事数控产品开发,领军回转支承的新型制造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专利金奖等荣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4人。近四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目前有效授权专利达30多项,其中16项授权发明专利。核心专利获得了多项荣誉,其中“极坐标数控铣滚齿复合机床”专利获得2012年度第十四届中国专利金奖;“风电转盘轴承综合性能实验台”获2010年度江苏省百件优质发明专利称号;主要发明人黄筱调教授被评为2014年江苏省优秀发明人。在齿轮加工装备、功能部件检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南高齿、洛轴、瓦轴等单位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

2015年07月16日

先进全固态激光技术——周军团队

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周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90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其他
周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南京321人才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30余人,专家顾问团十余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两年来,承担了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江苏重点研发计划。获专利授权十余项,在高重频大能量全固态激光器、全光纤单频激光发射源、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雷达用激光光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雷达用激光光源成果已在机载激光探测、机载激光成像、远距离目标探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为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南京帝耐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院校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并建立合作关系,其中产品定制开发和技术服务类合同额近一千万元。

2015年07月15日

虹膜采集与识别---------曾爱军团队

省产研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曾爱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84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其他
黄惠杰,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4年度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曾爱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7人。近5年,承担国家与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3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外国专家特聘研究员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在光学生物传感器、光学生物气溶胶监测仪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上转换发光生物传感器、实时光学生物气溶胶监测仪已在临床检验、生物事件处置、疾控应急、口岸检疫等领域得到应用。与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上海海潮新技术应用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德国耶纳大学、白俄罗斯KBTEM-OMO光学公司、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8亿元。

2015年07月14日

结构工程与桥梁工程研究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曹大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753
其他
曹大富,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江苏省土木学会预应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结构鉴定与加固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土木工程(含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和水利工程)结构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工程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和评价,结构物的改造和加固,桥梁结构的静动载试验和施工监控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高工1人,博士3人。近5年,承担及参与科研项目共计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钢筋砼宽柱双梁框架结构体系应用于旧房托换改造中的设计理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受力性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钢筋砼宽柱双梁框架结构体系成果已在扬州老城区保护的部分建筑的改造和加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扬建集团、江苏邗建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

2015年07月13日

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美术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金辉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654
电子信息 其他
于金辉,教授,博导。中国图像图形学会计算机动画与数字娱乐专业委员会委员,数码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会员,杭州国家动漫基地特聘专家。本团队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863高科技研究与发展项目2项,开发的技术在国内著名湖南三辰动画公司得到应用。基于汉画像拓片黑白图像恢复三维浮雕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CADAL)数字图书馆中。参与973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在《ACM Trans. on Graphics》,《IEEE Trans on Visualization and Computer Graphics》, 《The Visual Computer》, 《Computer Animation & Virtual worlds》, 《Computers and Graphic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70余篇。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多万元。

2015年07月13日

功能纳米纺织材料技术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黄新民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06626
其他
孟灵灵,纺织服装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目前已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 收录3篇,中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7篇。主持省部级指导性项目1项,并荣获盐城市应用研究优秀结项课题三等奖;主持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开放课题一项,并已结题。参与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2/12),已结题;参与市厅级多项并已结题。 本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4人,中级职称的教师3,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的3人,是一支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团队负责人和团队成员一直从事功能纳米纺织、纺织功能整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并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国家级及市厅级项目。

2015年07月12日

路基路面新材料技术——沈正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沈正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6577
其他
沈正,南京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2篇。在粉煤灰轻质材料固化加固软土地基、软土地基快速固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粉煤灰轻质材料固化加固软土地基成果已在镇江、南京等地市政道路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镇江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