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440个团队

2019年09月23日

低碳脱氮研发团队

华南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汪晓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51
能源环保
汪晓军,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后2人。近3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重大项目3项,各种应用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工程调试,工程维护运行管理项目近百项。在不可生物降解COD的脱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发明的芬顿-曝气生物滤池法,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法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等方面得到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完成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项目20余项,广东最大的几家纺织印染企业,如广东溢达纺织公司,互太(番禺)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德永佳纺织公司等都采用了我们开发的废水深度处理技术。每年的工程项目经费超过1亿元。在成功研发出基于氨氮吸附介质的氨氮废水稳定亚硝化技术后,迅速与厌氧氨氧化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将三年来累计发表相关SCI论文1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目前团队的亚硝化-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应用推广阶段,可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电镀、污泥消化液、丝光印染、氧化铁红、其他类型氨氮废水的脱氮处理,低碳节能优势明显。

2015年07月24日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陈群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5689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团队负责人陈群,男,1963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中石化集团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 83 篇,其中重要 67 篇,核心 16 篇,申请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双酚A生产、乙二醇精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星辰材料、扬子石化、漂莱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万元。

2021年09月30日

先进空间推进与测试技术——汤海滨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汤海滨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44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团队带头人为北航空间与环境学院教授,现任“航天器设计优化与动态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三网电推进专委会副主任,电推进专委会、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专业组委员,科工局民用航天“十三五”规划专家、基础科研“十四五”规划专家,从事空间推进及测试研究24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1人。在 Energy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项,出版英文专著一部。相关成果获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团队围绕先进空间推进测试方向开展了微小推力测量技术、等离子体诊断技术、长寿命验证系统技术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空间站、东方红3号B卫星平台和东方红5号卫星平台等多个重大型号任务。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多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应汉杰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应汉杰
职称:
团队编号:10027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现代农业
应汉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国家863领域主题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国家杰青1人,江苏省杰青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在辅因子代谢、催化剂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余项成果已在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环保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宁夏伊品、河南金丹、南京红太阳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19年10月18日

智能装备与系统 – 田新诚教授团队

山东大学

团队带头人:田新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1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田新诚,博士,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5人、副教授2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 计划、国防等国家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课题13项,发表SCI论文63篇,获专利授权71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在可转位刀片周边/负倒棱磨削五轴数控技术与系统、相贯曲线切割/焊接一体化六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与装备、四足仿生机器人、反恐防爆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项成果已在行业企业得到推广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0万元。

2019年10月14日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技术——邓元团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邓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6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带头人曾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3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9年度)以及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013年度)。目前担任J. Mater.Sci. Tech.编委,还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热电材料与应用分会理事,中国能源学会理事,2017 年中国材料大会热电材料与器件分会主席以及 20余家国际知名期刊论文评审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博后1人。近十年,先后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6项自然基金、科技部 863 课题1项、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预先研究项目1项、北京市科委项目2项。在Adv. Funct. Mater.、Nano Energy等著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70篇,SCI他引843次。发展了快速制冷和热发电用轻质、高效、高可靠热电半导体薄膜材料与器件,突破器件间能源耦合与互连难题,满足了空天与电子领域高热流密度热控与废热利用的迫切要求,实现了太阳能光热高效利用与温度无源传感新功能。研制的无源温度传感器在天津港、国家电网获得应用。与航天一院10所、航天三院306、航天八院812、清华微电子所、浙大、物理所、广东工业大学、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北汽新能源等院所高校以及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15年09月01日

离子液体清洁过程与节能创新团队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锁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带头人张锁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委会主任、离子液体清洁过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0余人,其中博导8人,研究员12人、副教授2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5项……。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获专利授权60余项,其中国际专利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在离子液体基础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乙二醇、MMA、烷基化等成果已在乙二醇工业示范试验关键技术开发、异丁烯/叔丁醛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清洁工艺、离子液体催化碳四烷基化的新工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燕山石化、扬州奥克、山东易达利、河南盛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9000余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轶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18
能源环保
团队负责人李轶,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现任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环境微生物所所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国际PCT发明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专利技术转让与应用14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中国侨界贡献(创新成果)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和环保部环境科技三等奖等科研奖励。在区域污水近零排放、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在江苏、福建等七个省份得了到应用。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和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9年10月16日

绿色分子筛催化剂技术——王向宇团队

郑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向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86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王向宇,河南省杰出创新人才基金获得者,承担重大横向企业项目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12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己二酸绿色合成、己内酰胺关键催化剂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绿色催化氧化催化剂成果已在鲁西化工、福建永荣科技己内酰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鲁西化工、平煤神马、河北美邦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600万元。企业获得40多亿经济效益。

2015年08月07日

电子加速器辐照水处理工艺及装备——王建龙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建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62
能源环保
王建龙,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7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际原子能机构技术援助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30余项。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电离辐射降解特性及机理、难降解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电离辐射预处理技术及装置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电子加速器辐射处理某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成果已在江苏连云港某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实际应用。此外,该研究团队与江苏达胜电子加速器制造有限公司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5年来,该研究团队的科研总经费累计3000余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10月04日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春富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团队在智能驱鸟、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智能电源变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驱鸟成果已在腾冲机场、靖边机场等列装应用;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成果已在江苏爵格、青岛啤酒(徐州)、厦门烟厂等实际工程中应用;团队与清华志诚、江苏金风、江苏中车、南京晨光、江苏长虹、江苏怡通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余万元。

2019年10月14日

过程装备设计及控制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陈杰来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9767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陈杰来,硕士,副教授。长期从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相关工作。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在环保装备、过程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与南通鹏飞集团、通达环保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