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440个团队

2015年08月26日

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工程—薛强团队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薛强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865
能源环保
薛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所长助理,兼任环境土力学与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中宜生态土研究院院长、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湖北省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城镇生活有机固废处理及资源化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湖北省环境岩土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兼青委会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水利学科评审组成员。国际期刊《Physic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副主编、《The Open Mineral Processing Journal》、《岩土力学》和《渗流力学进展》等杂志编委。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污染泥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围绕垃圾填埋场、污泥淤泥处置场和污染渣土堆存场等三大领域内污染泥土废弃物(生活垃圾/污泥淤泥/污染渣土)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的应用基础理论、生态设计方法和关键处置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针对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减排控制及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亟待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和技术瓶颈问题,开展了相关的前瞻性科学与技术研究,率先提出了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循环利用的环境界面力学---泥土固稳方法--资源高值技术的系统学术思想。其中包括污染物传输的多场多相耦合理论、生态设计理论与方法(控源减排、过程阻断、减负修复和资源利用)、经济高效和安全环保的成套一体化处置技术,其中包括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立体化渗漏检测和多参数一体化在线监督系统、填埋场封场的生态污泥蒸腾覆盖EST技术和渗漏污染控制的生态屏障防渗技术)、污染渣土堆存场(垃圾焚烧飞灰胶凝固结稳定化技术、污染土重金属洗土与固稳材料及设备和有机污染物强化热蒸处置装备)、污泥淤泥处置场(污泥改性粒化、淤泥控源分离固化一体化处置和污泥淤泥原位固化稳定化环保材料与成套装备)等已被水利工程、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和矿山工程等领域内的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所应用。 近5年来,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及面上项目(5项)、国家水专项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子课题、中国科学院重大设备专项、创新团队和人才基金、湖北省/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湖北省创新团队和杰出青年人才基金、武汉市黄鹤人才计划及现场工程项目3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2篇,EI收录83篇;主编《生活垃圾土土工试验技术规程》等国家标准与规范6项,技术导则1部,参编《生活垃圾填埋技术规范》等5项;授权发明专利36项;软件著作登记6项;著作4部(专著2部)。先后作为主持人获得《垃圾填埋场运行过程灾变机理与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等科技奖励6项。2008年获首届武汉市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第九届湖北省青年科技奖,2010年获武汉市政府专项津贴,2011年获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12年获得湖北省自主创新“双百计划”岗位特聘人选,2013年获得埃尼奖(EniAward2013)提名,2014年获得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2015年获第十一届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和武汉市“黄鹤英才计划” 岗位特聘人选。 本团队现有人员35人,由来自岩土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组成,已经形成了一个勇于开拓创新、富有探索进取精神的学科梯队。现有研究人员15人,其中研究员4人(包括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副研究员5人,助理研究员6人。博士后、留学生和研究生共20名。 团队研究成果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处置工程从被动治理到主动调控的变革,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研究成果在我国近100 个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污泥淤泥处置场、污染渣土堆存场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高达15.7 亿元。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三川德青科技有限公司、宝钢金属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900万元。

2023年08月17日

半导体光电技术——激光电池芯片团队

四川大学

团队带头人:苟于单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419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本团队依托“姑苏半导体激光创新中心”、“无线能量传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产学研用”的模式下,攻克了激光电池芯片的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高效率激光电池芯片小批量生产。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在MOCVD材料生长、激光无线传能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808 nm激光电池芯片已在无人飞艇、长航时无人机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华为、中国电科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9月04日

铝基超轻材料与工业固废技术团队

郑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喜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39
能源环保
所在实验室是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所在团队是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在何季麟院士的指导下,在铝工业固废资源化高值化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如铝灰制备沸石和氢氧化铝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国际领先水平)、铝电解大修渣生产氟化镁和干式防渗料/石墨粉成套技术与工业应用(国际领先水平)、含锂废渣制备碳酸锂核心技术等。 团队目前教职工和学生共计16人,团队负责人曾主持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9项,校企合作项目13项;为主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973气候变化专项子课题2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授权专利5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同时,带领团队逐步走向国际化多元化,与奥克兰大学、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等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研究领域聚焦国家战略和国民经济“卡脖子”问题,研究成果已经在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推广应用。

2015年08月07日

激光装备及工艺技术研发中心——张涛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涛
职称:其他类正高级
团队编号:0761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赵全忠,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上海市“浦江计划”入选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50篇,获专利授权3余项。在激光微加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微孔加工成果已在半导体、医疗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电集团、中为光电、众康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900万元。

2015年07月23日

新型电容式去离子技术及设备的研究开发生产——贾宝平团队

团队带头人:贾宝平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7411
能源环保
贾宝平,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常州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物。自2004年开始致力于低维纳米功能材料的研究,在碳纳米材料和磁性氧化物纳米材料基础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高性能陶瓷和粉末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所国际纳米结构研究中心、日本产业综合技术研究所纳米管研究中心、南澳大利亚大学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研究中心等国内外一流科研和学术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相继承担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日本国际先端研究计划(WPI)、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计划(NEDO)和澳大利亚国家去盐学会专项(NCED)等多个国内外大型攻关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目前已累计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30余高质量学术论文,申请日本和澳大利亚专利2项,中国发明专利12项,国际会议邀请报告16次,其中分别受邀作为 “2013第十二届东亚资源再生技术国际会议”—重金属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方向分会主席,和“2014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石墨烯在海水淡化脱盐方向分会主席。 本团队另一骨干成员,张维博士先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悉尼大学化学专业和南澳大利亚大学水资源管理与再利用专业学习,近年来主要开展CDI技术和成套设备开发和应用推广。相继承担和参与过澳洲学术委员会、澳洲去盐协会、南澳大利亚州政府、常州市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等资助的多项攻关课题。目前已累计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和投稿高质量学术论文15篇,国际会议报告9次,澳大利亚各级奖项7项。目前与国内及美国多家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联合开发CDI应用技术的规模化推广。 另外还拥有成员7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本团队的新型石墨烯基电容式去离子水净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开发获得了2014年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武进区碳专项、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专项支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大力支持。同时本项目产品先期技术与设备原型已通过南澳大利亚州水务局和澳洲去盐协会实地检测认证,后期改进机型在国内完成,目前已经与常州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并有望整合到其国家级新农村水网改造示范工程中,用于农村污水的深度净化。同时,公司与中南大学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宜兴冠豪环保公司、宜兴博辉环保公司及重庆力德高端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协议,就相关技术在大型矿业开采、冶炼类污水净化的应用开发及委托加工代理等方面进行合作。

2023年08月21日

智慧环保中心—翟俊团队

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翟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26
能源环保
翟俊,重庆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智慧环保中心负责人,全国“水业杰出青年”、首批“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国际水协(IWA)人工湿地专家组委员,中国地区协调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博士后6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5人。在流域与工程技术、城乡水务、工业废物治理及资源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开发了超高标准长效除磷填料、水陆协同水陆协同城乡水环境提升技术、钢铁酸洗废水零排放资源化技术以及“银鲨鱼”水下原位净化装置等技术产品装备,技术成果纳入环保部《环保技术国际智汇平台百强技术》,国家部委《节水治污水生态修复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部分研究成果写入国家《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标准》。技术成果已在重庆、江西、贵州、江苏、四川、广东等地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乡污染水体治理、流域水环境质量综合提升等项目中应用。 近5年,团队成员主持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参编国际、国家标准4部,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3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2017年09月21日

环保陶瓷研发团队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团队带头人:唐婕
职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382
能源环保
唐婕,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陶瓷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理事。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硕士生导师1人、教授级高工2人、工程师1人。具有博士学历研究人员3人,具有硕士学历研究人员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专利8余项。在建材行业窑炉用低温SCR脱硝催化剂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该成果已在水泥、平板玻璃等窑炉烟气SCR脱硝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西新科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80万元。

2023年07月28日

能源光电子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瑞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81
能源环保
朱瑞,北京大学研究员(长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能源光电子研究室主任。入选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获国家基金委“优青”资助(2017年),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21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近3年,承担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超轻质钙钛矿光伏电池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贝特瑞集团、利亚德光电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259万元。

2015年07月12日

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污染控制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丁克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579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专利授权3余项。在废水处理、土壤污染微生物修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铅蓄电池生产废水处理等工程中得到应用,团队与徐州浣纱电源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清洁制浆造纸与环保科学技术团队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房桂干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341
能源环保
房桂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杰出机械浆科学家协会会士,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中国林科院清洁制浆造纸与环保学科首席科学家。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3人。近5年,承担了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48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等研究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600余万元。申请了专利3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件,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认定或验收科技成果10多项,获得中国优秀专利奖2项、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1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科技成果奖励。在高得率清洁制浆、废水高效处理工程技术开发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成果,清洁制浆技术和核心装备、废水高效处理工程技术等成果已分别在江苏金沃机械清洁制浆核心装备研发、江苏天瑞杨木加工剩余物化机浆工程、无锡荣成废水处理工程等得到应用,并与江苏金沃协作成功将清洁制浆技术与核心装备出口转让到到马来西亚。与江苏金沃、江苏天瑞、无锡荣成、江苏宁沭纸业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23年07月20日

先进微纳结构轻合金材料与技术——马爱斌团队

河海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爱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5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马爱斌,留日博士/JSPS博士后,河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铸造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金属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6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26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2015年08月21日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杜小龙团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杜小龙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837
能源环保
杜小龙,现任研究员/博导,E04组长,清洁能源中心副主任。回国后创建了半导体表面界面工程及其器件应用实验室,并带领团队在晶硅制绒新工艺及高效晶硅太阳电池等方面均做出了多项开创性工作。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 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5项,其中973课题及子课题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50532090)、国家其他重点项目一项以及各类一般项目十余项;已在Adv. Mater./Small/Sci. Rep./APL等国际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总引用1000余次;已获授权国际国内专利30项,其中3项已实现技术转移。作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近20次。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