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262个团队

2021年09月29日

杀菌剂生物学创新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明国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12
现代农业
周明国,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获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南京农业大学“133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9)。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七、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受聘科技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咨询专家。 本团队是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化学防治专业委员会依托单位,基于“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植物保护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杀菌剂生物学及植物病害化学防控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利用传统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靶标和互作机制,揭示靶标分子的遗传变异及药敏性调控机制,建立杀菌剂抗性诊断、监测、预警及新型杀菌剂高效筛选技术平台,构建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及杀菌剂增效减量使用、生物-化学协同防治策略和技术体系。近三年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5项,企业研发项目50余项。本团队核心成员共有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名、实验师1人,在读研究生60多名。团队负责人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领域(973)咨询专家,先后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获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

2021年09月29日

有机肥与土壤微生物技术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其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14
现代农业
本团队学术领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沈院士为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委会主任,以第1完成人两获国家奖。获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华农业英才奖、国家教学名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等荣誉称号。曾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领域主题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农业部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专家组组长、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农业学科组组长。 本团队依托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高产和抑病型土壤微生物区系构建与调控、根系-微生物互作效应与机制、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有害元素阻控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团队成员包括多名国家级人才,共有教授20人、副教授12人。团队依托的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第三轮教育部评估中位居全国并列第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

2021年09月29日

肉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团队

南京农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光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15
现代农业
周光宏,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食品工程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标准化组织肉禽鱼蛋及其制品委员会主席、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会长、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本团队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瞄准国际肉品科学前沿,围绕我国肉类食品行业重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系统性研究,为肉类产业科技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现有科研人员20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7名。获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奖优秀创新团队。完成的 “冷却肉品质控制关键技术”、“传统肉制品品质形成机理及现代化生产”和“低温肉制品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1年09月29日

薄壳山核桃研究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彭方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23
现代农业
彭方仁,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培育系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博导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林业局公益性行业专项1项,国家林业局科技推广项目1项,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21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出版专著1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无性繁殖技术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薄壳山核桃控根容器嫁接苗培育技术和薄壳山核桃品种配置关键技术成果已在江苏、安徽及周边地区的薄壳山核桃推广种植中得到应用。与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水木农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禾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658万元。

2021年09月29日

先进生物制造技术——应汉杰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应汉杰
职称:
团队编号:10027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现代农业
应汉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首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国家863领域主题专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国家杰青1人,江苏省杰青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近2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在辅因子代谢、催化剂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余项成果已在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环保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粮生化、丰原集团、宁夏伊品、河南金丹、南京红太阳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21年10月04日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春富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团队在智能驱鸟、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智能电源变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驱鸟成果已在腾冲机场、靖边机场等列装应用;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成果已在江苏爵格、青岛啤酒(徐州)、厦门烟厂等实际工程中应用;团队与清华志诚、江苏金风、江苏中车、南京晨光、江苏长虹、江苏怡通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余万元。

2021年10月05日

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余晓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4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代农业
余晓红,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厅第四批科技特派员,江苏省食品学会理事,盐城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盐城市海涂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件,其中转化7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该团队致力于沿海地区农产资源高附加值开发利用,以期为沿海地区发展农业现代化及工商业提供必要的空间,对促进农产资源开发利用向集约型、高效益、现代化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在小麦麸皮综合开发和利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同时制取功能性阿魏酸、低聚糖及膳食纤维,2件专利成果已成功转化并得到应用。与盐城爱菲尔菌菇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金山啤酒原料有限公司、嘉士伯啤酒(江苏)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22年01月26日

绿色耕作与根果类收获机械化创新——胡志超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胡志超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2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胡志超,二级研究员、博士、博导,中国农科院“绿色耕作与根果类收获机械化”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机械研究室主任兼岗位专家,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收获机械化专业组组长,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花生专业组组长,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4人,其中博导1人,硕导7人,具备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5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专家1名、“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年岗位能手”1人,江苏“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第三层次3人。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中华农业优秀创新团队奖”,团队首席胡志超劳模创新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教科系统首批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SCI / E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著5部;授权发明专利7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在花生、薯类、大蒜等根果类作物机械化收获、全量秸秆硬茬地高质机播、农田残膜污染机械化防控、机械化种子加工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花生高效高质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在山东临沂东泰机械有限公司、河南农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天晟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农机企业实施转让并产业化,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30%,已成为国内主体与主导产品,并出口印度、越南等国,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全量秸秆硬茬地高质机播关键技术与装备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已在河南农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欣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常州汉森机械有限公司等实施转让与产业化,连续多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亦被江苏省列为秸秆机械化还田首选技术,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2022年01月27日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创新——陈永生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陈永生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陈永生,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江苏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农机装备岗位专家,曾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等,现任中国蔬菜协会机械化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园艺工程分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1人,其中博士3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8人。近5年,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国家948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蔬菜生产机械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多元废弃物智流膜堆肥装置、蔬菜系列化精整地装备、蔬菜快速移栽装备等成果已在江苏宿迁陈集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江苏省农科院六合废弃物循环利用基地、常熟横塘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农业农村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日本洋马农机公司、东风井关农机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2年01月28日

棉麻收获技术装备创新——石磊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石磊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4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石磊,研究员,棉麻类收获机械创新资深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成员;张彬,研究员,团队执行首席,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种植与收获岗位专家,江苏现代农业(特粮特经)产业技术体系农机装备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本团队成员共计11人,其中具备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论文60篇,其中SCI/EI论文34篇;获专利授权1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43项,获软件著作权4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专利奖优秀奖1项,入选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1项。制定完成国家行业标准1项,制定技术规程4项,形成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2项。在棉花机械化收获、棉花智能化打顶、苎麻、工业大麻机械收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刷辊式棉花收获装备及技术成果已完成技术成果转让工作,并完成产品推广鉴定工作。与新疆巨王伟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泰州携创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江苏金秆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市新明悦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石家庄鑫农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2年02月07日

植保机械创新——薛新宇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薛新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5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薛新宇,博士,研究员,博导,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领军人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机械创新团队首席。现任中美施药技术联合实验室主任(中方)、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精准农业航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航空分会秘书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农用航空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机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植保与清洗机械分会秘书长、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田间管理机械化专业组副组长等职。近年来,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牵头起草和制定行业标准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4件,其中“基于GPS导航的无人机施药作业自动控制系统及方法”和“基于模型的直升机航空施药飘移预测方法”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余人,其中博导1人,具备正高职称5人、副高职称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省部级等相关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SCI论文36篇,获国家和国际发明专利75件;主持编写国家和行业标准15部。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在智能化航空施药装备研发、施药安全评价体系构建与植保无人机行业标准制定工作,尤其在植保无人飞机自主导航控制、超低空稳定飞行、自主避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相关成果已在植保无人飞机行业得到应用。团队长期致力于农业机器人与柔性作业系统的研究,攻克了无人驾驶柔性动力底盘关键技术、基于视觉雷达融合的底盘自主导航技术、人工智能赋能与跨媒体融合技术、机具模块化搭载等关键技术,发明了系列轮式、履带式农业机器人平台,可搭载施药施肥、作物表型获取、果实采摘、运输等功能模块,实现大田、温室和果园等环境下的无人驾驶与自主作业,解决了常规机具作业功能单一、使用率低的问题。与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全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一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2年02月08日

果蔬茶收获技术装备创新——宋志禹团队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宋志禹
职称:副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16
装备制造 现代农业
宋志禹,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生产管理机械化岗位专家、机械化室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具备副高职称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4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基本科研业务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江苏省农机三新工程等共56项。发表SCI论文7篇,EI论文13篇,中文核心论文50篇,授权发明专利46项,实用新型专利127项。获省部级奖励21项,其他奖励23项。在浆果、叶类蔬菜、食用豆、茶叶等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食用豆联合收获机、甘蓝联合收获机、茶园系列生产管理机等成果已在全国各主产区得到应用。与盐城市盐海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无锡华源凯马发动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