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14年06月18日

江南大学数字化纺织技术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卫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74
装备制造 其他
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机器视觉等技术在纺织上的应用,提高纺织品检测、监控、分析和设计的自动化水平。以快速、准确提取纤维集合体结构参数、智能检测纺织品质量为目标,借助计算机图形图像、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等理论,利用工业相机、高清显微镜等图像录入设备,完成包括纤维、纱线、织物等纤维集合体的图像采集,分析纺织生产过程中纤维集合体的瞬间变化过程及运动轨迹,实现纤维集合体各种参数的自动提取和质量的智能分析,以取代现有的耗时费力、误检率高的主观分析方法,为建立高效优质加工体系提供智能保障。主要研究包括:纺织品静态图像处理、纺织品动态图像处理、用于纺织品检测与分析通用平台的开发等。

2014年06月18日

江南大学环锭纺纱新技术研究开发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卫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73
装备制造 其他
本团队对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研究始于2000年,是全国最早研究环锭纺细纱机改造的团队,近几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团队成员7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1人,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2人,其中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近三年每年科研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年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专利30余件;在研纵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专项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等;团队对于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环锭细纱机智能花式纱技术改造,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形式的花式竹节纱装置ZJ1-ZJ5系列,目前已有四个系列十多种机型的产品,其中“系列全数字智能花式纱生产装置”经江苏省科技厅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目前产品已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全国棉纺织企业销售前五十强有三分之一的厂家使用了此产品;二是环锭细纱机紧密纺技术改造,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形式的紧密纺纱装置如:三罗拉网格圈小风机型、三罗拉网格圈大风机型、四罗拉网格圈小风机型、四罗拉网格圈大风机型、窄槽式负压空心罗拉紧密纺—全聚纺等,目前已在江苏双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利泰纺织、江苏悦达纺织、江苏通裕纺织集团、仪征化纤纺织有限公司、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太仓利泰纺织有限公司等江苏省知名企业逐渐推广;三是三区超大牵伸环锭纺纱技术,成功开发了一种三区全数控超大牵伸细纱机,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实现总牵伸倍数在30~300倍之间可调,目前该细纱机一台车(420锭)已在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试用。

2014年06月17日

风电机组技术研发团队

江苏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周连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68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团队主要在风电机组结构监测、故障诊断、健康状态维护方面进行研究。本团队现主持风电机组相关省级课题一项,厅市级课题2项。

2014年06月17日

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智能电网与控制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文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57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团队创立于2006年,现有博士成员4人,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成员16人。团队以“刻苦专研”的精神风貌,完成及在研“轨道交通大功率变换技术”、“轨道交通能耗分析与节能优化控制技术”、“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等20多项科研项目.先后建立了“江苏省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工程中心”“江苏省轨道交通电气牵引仿真设计公共服务中心”;与国电南瑞集团、中电熊猫、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成立了“轨道交通电气自动化与系统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江苏省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南京理工大学-银河只能电网与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具有成果性的科研成果。

2014年06月17日

燃烧与爆炸控制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黄寅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45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团队核心人员黄寅生是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先后申报获得专利10余项,其中有两项专利已转让工厂,产生近3000万的产值。现为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委员、应用化学系主任(原),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化工材料专家,中国兵工协会火工烟火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总局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师,南京市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专家,国防科学技术工业民用爆破器材研究所总工程师、江苏南理工春雷爆破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 其余成员均为南京理工大学骨干教师,承担大量的军名品技术研究与开发。

2014年06月14日

无线通信与嵌入式系统开发创新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永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2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共有11名研发人员,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7名。教育部优秀人才、省青蓝工程、市226工程人员3名。

2014年06月12日

热能利用研发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岳丰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1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3 人。 研究所成立以来,参与了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兖州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平煤集团、沈煤集团、内蒙扎赉诺尔矿业集团等企业单位的科研课题20多项,并承担了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天津、深圳、佳木斯等城市地铁和市政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资助计划、中科院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等多项纵向项目。科研经费年均100万元。 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专利13项。

2014年06月12日

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庆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09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中国矿业大学材料学院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现有研究人员56名,其中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4名)、副教授7名、博士后研究生3名、博士研究生13名、硕士研究生25名、工程硕士研究生6名。研究所现有实验设备208台(套),总投资1800多万元,实验室总面积778M2。生物摩擦学科研团队自成立以来,在葛世荣所长(现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的领导下,开展了以矿山耐磨材料设计及摩擦学性能评价、摩擦学非线性理论、生物材料及摩擦学、微机电系统摩擦学、复合材料摩擦学、救灾机器人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所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973重大基础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励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煤炭部科研计划项目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科研基金、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和多项人才基金等20余项研究课题。目前科研团队已取得多向科研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6项。现已出版专著6部,发表论文400余篇,有40余篇被SCI收录,80余篇被Ei收录,获专利20余项,特别是特别是医用钛合金表面陶瓷化技术获得美国、欧盟和国内专利。研究所目前为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矿山机械分会理事单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常务理事单位,欧盟COST533科技计划亚洲区域唯一合作成员,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生物摩擦学中心以及中英生物摩擦学联合实验室中国合作中心。

2014年06月12日

矿山大型机电装备可靠性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朱真才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107
装备制造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5 人。近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项、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2项、江苏省“333人才工程” 科研项目2项、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4件,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其中SCI收录23篇,EI收录78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2014年06月02日

粉末冶金与特种材料成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于洋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499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际科技合作、总装十二五预研等共7项。发表SCI论文22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钨钼等难变形合金热精密强化成型,轻质高强韧钛、镁及铝合金铸造及塑性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等产业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14年05月30日

车辆总成性能检测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雨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4977
装备制造 其他
车辆总成工作状态具有时变性、非线性、非平稳性,作为动态设计和健壮工程的措施之一,需要检测车辆总成性能。为此,团队围绕车辆总成性能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振动、冲击、红外、激光、应变、网络远程传输等为手段,以获取时间序列、模态、热像、工作响应振型、应力、瞬态排放等为检测内容,从搭建柔性实验平台到提取实验数据特征,为车辆总成性能检测任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013年11月12日

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改性剂性能试验与定型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黄晓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4241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其他
黄晓明教授团队结合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主要开展高速公路建设及管理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高速公路路面结构综合分析与管理系统。主要就高速重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疲劳特性、重载交通的特征及对路面结构的影响、沥青稳定基层路面结构、无粘结材料基层路面结构的路用性能等进行深入研究;(2)路面结构材料组成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开发与应用评价技术。通过学科新引进的MTS材料试验系统、SHRP沥青材料试验评价系统及材料三轴与疲劳试验系统进行路面材料的基本路用性能研究。结合国家高速公路重点工程的建设,开展系统的材料组成设计、新材料开发(如温拌沥青、沥青再生技术、水泥路面固体废弃物再生利用、阻燃沥青、纤维加筋、高黏度沥青)与工程应用研究工作;(3)公路路基和边坡稳定及防灾减灾技术。公路路基及填方路基边坡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将出现各种地质灾害,尤其是在强降雨、地震等复杂地质条件作用下将出现严重影响公路运行安全的损坏,本研究方向将主要依赖现代检测技术、分析预警技术和现代物联网数据传送技术,进行公路路基及边坡灾害的预测、预警及防治技术,实现公路交通的防灾减灾;(4)路面结构评价与加铺改造和再生利用技术研究。路面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将出现各种形式的破坏,结合高速公路早期病害的调查、原因分析。在车辆-路面结构相互作用动力分析;路面结构优选、材料组成设计及应用技术;路面结构评价、维修及再生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沥青各组分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复合阻燃技术研究”、“大旧料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高模量化设计理论与性能研究”、“SMA 路面热再生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等项目。已经完成国家863项目《沥青路面结构疲劳仿真及其在长寿命路面中的应用技术研究》、《透水性路面用复合改性沥青及再生沥青混合料技术》,西部交通建设项目《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的研究》、《改性沥青及SMA路面性能恢复与再利用技术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期性能研究》及其他省部级项目。 团队在“土木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中国公路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80余篇,拥有发明专利26项;出版专著、教材16本;获得省部级成果奖2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