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531个团队

2021年10月15日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研究团队

重庆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李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1人,包括国家杰青及长江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近10年,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余项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复杂环境中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状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新型电工绝缘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1年10月11日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张海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张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长期创新人才专家,国家特聘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铝合金先进铸造技术,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汽车轻量化底盘超轻零部件的研究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85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团队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和5G通讯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热点,围绕高性能铝合金开发及制备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突破多项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性能铝合金车用部件与5G通讯部件生产的产业化。团队依托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澳美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车用高强韧高服役6xxx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疲劳强度大于145MPa)与铸造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300MPa,延伸率大于8%,疲劳强度大于100MPa)零部件,同时依托华劲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通讯用高强高导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220MPa,热导率大于180W/mK)部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性能铝合金领域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基地。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5605万元。

2021年10月10日

工程机械自动化及智能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团队带头人:文国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6
装备制造
文国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六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获得者,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将机器视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用于定向钻进、地质钻探、地质灾害与环境监测等工程机械及相关仪器装备上。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承担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课题;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大型非开挖水平定向钻机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带头人获“银锤奖”1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后1项。在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方面积累了丰硕成果,相关成果已在地下管线非开挖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无锡市钻通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金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总到账科研经费达300余万元。

2021年10月07日

压电微马达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蜀湘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2
装备制造

2021年10月04日

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张春富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现代农业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7项,发表SCI论文1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团队在智能驱鸟、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智能电源变换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驱鸟成果已在腾冲机场、靖边机场等列装应用;工业粉尘防爆火花探测成果已在江苏爵格、青岛啤酒(徐州)、厦门烟厂等实际工程中应用;团队与清华志诚、江苏金风、江苏中车、南京晨光、江苏长虹、江苏怡通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余万元。

2021年10月03日

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技术——卢倩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卢倩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2
装备制造
卢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从事智能装备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20余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共计8项,承担企业技术攻关课题1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转让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4篇,获专利授权2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在智能装备、智能控制及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智能车间柔性调度相关成果已在动车检修、新能源客车总装线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车电车、长虹涂装、悦达起亚、捷航装备制造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660余万元。

2021年10月02日

高温材料及应用团队

北京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董建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1
装备制造
研究室有在职教师5名,其中博导3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研究方向为高温合金/耐蚀耐磨材料相关的材料设计、材料冶金、材料力学行为研究、材料在服役条件下的组织稳定性以及材料设计及材料成型过程的模拟与仿真工作,在军用及民用高温合金材料的设计及工程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近年来承担和完成国防“973”计划、国防关键变形高温合金进口替代“一条龙”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省部级科技以及横向协作等项目50余项。

2021年09月30日

智能制造与装备自动化技术----傅建中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傅建中
职称:
团队编号:10068
装备制造
傅建中,博士生导师、省双创人才、国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国家万人计划。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重大机电装备专项专家组组长,浙江省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机床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近年来,主持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化融合联合基金项目1项,863重点项目1项,承担国家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子课题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团队面向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实际需求,围绕多机器人智能控制、多机器人协同制造、智能设备数据采集、物联网展示、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制造工业软件、云制造、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致力于机器人集成应用及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专业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孵化企业苏州紫金港承担多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并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质。申请专利77个,授权56个,授权计算机软著21项。申请检测报告9份,科技查新报告9份,制定企业标准6份,江苏省新产品样机鉴定3份,江苏省重大装备首台套2份。

2021年09月30日

多参数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姚军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姚军
职称:
团队编号:10065
装备制造
姚军,浙江大学昆山环境光学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昆山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昆山市劳动模范。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由光学、电子、机械等领域的扎根昆山的紧缺人才组成。依托浙江大学光电学科一流的人才和技术,通过政产学研金的合作,实现高水平的成果转化。团队申请219项专利,获得119项专利授权,6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孵化企业5家,承担多个省市级科技项目,并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苏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质。精密光电检测、水质光电检测、烟尘光电检测、生物检测材料、X射线检测等领域产品销售额逾3亿元。

2021年09月30日

无源爆炸物毒品探测仪——李鹏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鹏
职称:
团队编号:10064
装备制造
李鹏,国家级人才专家,浙江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智能材料与微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双创人才”“苏州市姑苏创业领军人才”“高新区创业领军人才”。带领团队开展包括痕量爆炸物检测、痕量毒品检测、化学战剂和工业有毒气体检测、危险化学物品检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安全检测等研究,应用领域涉及公共安检、国家执法、海关边防检查、食品监督、药品研究、食品药品生产等众多领域。 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市级项目5项。申请专利74项,授权46项。建立了痕量化学分析检测领域完整的研发平台,利用碳纳米材料的光电离效应所研发的电离源,解决了安检领域迁移谱爆炸物检测仪中需要用到放射源的难题,属国际首创。还开发了痕量标准气体配置系统、全功能危险品检测仪、空气检测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其研发的现场痕量检测设备成功应用于缉毒领域,多次协助各地警方破获制毒携毒案件,推广后有望成为缉毒工作的利器。多款爆炸物检测仪等安检设备成功通过了欧盟和中国民航认证,均为国内首家和唯一,国内市场占有率已高达70%,体现了公司研发和技术实力,其在安检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居于领先地位。

2021年09月30日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生产车间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史彦军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史彦军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61
装备制造
研发团队共有外聘教授、副教授8人,硕博士研究生13人,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20人,软件工程师20人,硬件工程师6人。 研发团队依托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工程机械研究所及物流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等科研院所。 团队获得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柔性车间设施布局与带装载约束的AGV路径规划集成优化方法等),中央军委装备预研项目(装备保障体系与决策系统等),兵器集团协同创新项目(坦克分队多传感器协同管理等),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深圳华为项目,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项目,唐山港物流项目,东北特钢集团生产线项目,深圳华阳通达项目,厦门博格步项目等等),长期从事军用或工业无人车系统的智能化研究(包括设计、规划、调度和协同)。

2021年09月30日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制造研究所——马广义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广义
职称:
团队编号:10058
装备制造
技术负责人马广义,男,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技术研究开发院副院长(挂职),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分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员会委员;期刊《Coatings》(IF2.881)主题编委,《Nanomanufacturing and Metrology》、《中国测试》青年编委。 一、主要研究方向: 1 大型薄壁构件激光精密焊接技术与装备 2 激光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基于数字孪生、人工智能) 3 新型复合材料、新材料激光增材制造(3D/4D打印)原理与技术 4 难加工材料激光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 二、代表性荣誉: 1 第24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2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 辽宁省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次、三等奖1次 4 大连市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2次 5 第四届上银优秀博士论文奖铜奖(两岸四地排名第四) 三、科研项目: 1 主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总装预研领域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基金等 2 主要参加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课题、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高性能制造研究所自2009年起承担国家973项目项目课题2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研制了随声超声辅助激光焊接工艺平台(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4项),实现了直径600 mm屏蔽套的端部高可靠性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