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439个团队

2023年07月31日

有机光电材料团队

中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蒋历辉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384
新材料
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等10余项,复旦大学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南大学粉末冶金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0余项,主持一般校企合作项目20余项。近年来,团队老师在Adv. Mater.(材料顶级期刊), J Mater. Chem. A, Mater. Chem. Front., Chin. Chem. Lett., Solar RRL, Poly. Chem., Dyes and Pigments等期刊上发表光电领域研究论文40余篇。

2023年08月02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孙正明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正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87
新材料
课题组由孙正明教授、陈坚教授、田无边副教授、张培根副教授,章炜副副教授以及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组成。

2023年08月03日

钠离子电池-胡勇胜团队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团队带头人:胡勇胜
职称:
团队编号:10406
新材料
胡勇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清洁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万人计划获得者、国际钠离子电池研发领军者。 本团队属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依托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前沿科技成果,致力于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推动新一代钠电池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布局,支撑钠电池行业向高质量、纵深方向发展。实验室建筑面积两千余平方米,前期投资约四千万元,目前已具备新一代钠电池正极材料小批量放大试制、材料测试表征以及对应电芯样品的试制和完整测试评价及失效分析等能力,可以为钠电池上下游企业提供各类样品及电芯测试分析、失效分析、代加工试验、关键技术合作开发及反向分析、技术培训等服务。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2人,博士4人。近年来,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9篇钠电池相关研究论文,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承担工信部与发改委科技项目2项,共获得研究经费300万元。

2023年08月08日

北京工业大学“石墨烯”课题组

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传炘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9
新材料
团队骨干成员5人,其中教授1人,教授级高工1人,工程师3人。 近年来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梯度减震复合材料”,完成并获后补贴;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愈功能复合材料研究”,完成; (3)主持J方资助项目“纳米复合雷达吸波材料研究”,完成并获J内奖; (4)主持“纳米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研究”,完成; 公开出版有关“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专著12部; 在国内外有关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课题组具备研发新材料的能力。

2023年08月14日

化学工程与技术

南京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顾正桂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10
新材料
经江苏省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产学研”独立科研机构,集科研和产业化于一体,拥有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院士工作站(共建)、南京市院士工作站及南京市分离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平台。从事石化类产品的研制、废弃物综合利用、过程优化及分离集成技术的研究,具有中试和工业化等系列开发条件。建成多套反应精馏、萃取及固定床层反应器等装置。100多项反应精馏、萃取及结晶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年产5000吨99.7%甲缩醛集成装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获得1项国家发明创新创业一等奖、博览会金奖、7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国家创新基金、火炬计划项目及多项省级项目研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0多件,94件发明和120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在连续管反专利技术生产精细化学品和医药中间体、采用萃取精馏和液液萃取集成技术精制化学品、资源化副产品及混合有机废水领域具有系统研究和工业化经验,设计的新型连续管式反应、反应精馏、多股侧线出料精馏及反应萃取精馏已工业化应用。具有中间体合成、石化资源综合利用及过程优化成套技术承包能力。

2023年08月17日

四川大学 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四川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玉忠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16
新材料
依托于四川大学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由国家发改委2009年批准的首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我国在环境友好材料领域开展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研究基地。实验室在主任王玉忠院士的领导下致力于解决量大面广的通用高分子材料发展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高分材料阻燃与高性能化、生物基与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循环与升级回收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统性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科技成果奖13项。同时,团队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主战场的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引领学术方向,攻克瓶颈技术,解决产业痛点。团队在10年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40余项国家级项目,从基础做到应用,最终实现理论和技术的突破,不仅引领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并且研发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技术,同时推出了颠覆行业的产品,在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技术已获授权发明专利 180 余项,专利实施应用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

2023年08月17日

先进材料成型——刘剑团队

四川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1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刘剑,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极端制造分会会员、中国刀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专家联谊会理事、四川省金属学会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在数控刀具、钛合金高压气瓶、耐磨及防腐零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成飞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近1000万元。

2023年08月17日

橡塑材料复合成型技术——郭少云教授团队

四川大学

团队带头人:郭少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18
新材料
郭少云:教授/博导,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1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2项,面上项目或青年基金14项,国防科工局或军科委项目8项,科研总经费达7500万元。发表SCI论文300多篇,获专利授权10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团队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尤其在高分子力化学、聚合物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形态调控、聚合物加工新方法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发明了PVC力化学自增塑技术以及PVC力化学原位增容技术,解决了PVC塑化剂迁移毒性难题;率先揭示了聚合物及其复合体系在微纳层叠复合成型过程中的形态结构演变规律,发现了微纳层叠复合结构的新界面及功能特性,创制了国际上首台套万层级微纳层叠复合装置。团队重视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明的PVC力化学自增塑技术和微纳层叠复合技术等均已成功实现工业化转化,创造数百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2023年08月17日

有机热管理材料与模块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秋禹
职称:
团队编号:10420
电子信息 新材料
张秋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10人,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500篇,获专利授权8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热管理材料、分离材料、仿生智能高分子、微纳米复合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高纯度、高焓值、窄融程相变储能材料已向航天科技一院703所供货,年供货量达百公斤。与中航科技、中国兵器、陕煤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三千万元。

2023年08月17日

辐射感知与调控材料及器件—徐亚东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亚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22
新材料

2023年08月17日

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功能杂化高分子材料团队

西北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马晓燕
职称:
团队编号:10423
新材料
马晓燕,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大学化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团队承担国防科工局技术基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杂化分子材料、特种功能杂化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团队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8月23日

新能源固态锂电池技术——南昌大学罗广圣教授团队

南昌大学

团队带头人:罗广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28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罗广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物理与材料学院副院长(正处级),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高效能纯固态电解质技术、固态电解质成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高效能纯固态电解质技术研发成果已在新能源汽车搭载动力锂电池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赣锋锂业集团、鹏盛国能(深圳)集团、江西瑞马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