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439个团队

2023年07月21日

配合物框架材料的电化学研究——庞欢团队

扬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庞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283
新材料
庞欢,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1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江苏省杰出青年(2020);全球高被引学者(2020-2022);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2022)。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7项(联合重点1项)。发表SCI论文400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R1)、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R3)、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8,R1)、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6,R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9,R4)。在配合物框架材料的可控合成、电化学性能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与江苏法比睿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华富储能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塑性加工先进技术——张士宏团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张士宏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4
新材料
张士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及“引进国外杰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板成形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锻造协会钣金委员会首席专家。 本团队拥有成员20余人,其中博导2人、正高级5人、副高级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出版著作7部,近5年科研经费超过600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科技一等奖2项、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与金属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与金龙集团、江西铜业集团、东方润安集团、山东中佳等著名铜加工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研发了稀土微合金大螺旋角内螺纹铜管、高强高导超细铜银合金线、高性能稀土微合金铜板带等产品,开发了铜管与铜板带铸轧工序在线超声检测装备与智能水冷调控装备,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虚拟现实智能仿真工艺联动沙盘的方法,构建了相应的物理及工艺模型,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管理系统与实践教学的补充与完善。

2023年07月22日

先进高温合金设计与制备技术团队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周亦胄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15
新材料
周亦胄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等人才计划获得者。 崔传勇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作为负责人主持过中国科学院“先进变形高温合金制备技术及组织和性能研究”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包括:国际专利1项(已被应用),中国国内专利10项;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100多篇文章,文章被引用超过200余次。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0人,其中博导4人、副教授15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2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在单晶叶片、耐熔盐腐蚀合金、高性能耐磨合金研发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国产大飞机、光热发电能源领域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国航发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飞跃机泵集团有限公司、丹阳市凯鑫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4亿元。

2023年07月22日

工业元宇宙团队

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牛少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23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牛少彰,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国家863重点项目负责人,中国高科技产业研究会智能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0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在工业场景数字孪生、制造大数据分析、增强现实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已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中得到应用,与多家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3日

海绵城市生态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团队

同济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30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负责人李辉,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近8年,承担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1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21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生态铺装新材料与新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冬奥会延崇高速河北段太子城服务区、雄安新区对外骨干公路网京德、荣乌高速、河北省曲港高速等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以及上海临港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世界级生态岛崇明生态道路等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8年科研总经费达2100万元。 本团队拥有博士、硕士共32人,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博士5人。分别负责公司运营、技术研发、技术推广等,形成了成熟完备的产学研体系。

2023年07月24日

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与装备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树涛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342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王树涛,哈工大环境学院副教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黑龙江省臭氧应用技术与设备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生态环境部专家库成员、黑龙江省商务厅专家库成员、哈尔滨市生态环境局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毒理与健康、臭氧氧化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等;承担科研项目20+,发表论文70+,发明专利10+;主编《环境工程设备与应用》(高教社)、《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社)。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博士生和硕士生数十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

2023年07月25日

北京工业大学膜科学与技术团队

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安全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51
新材料
安全福,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5年获得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支持,2017年入选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分离膜,共发表SCI论文200篇,他引总数5000余次,个人H-index指数达54,授权专利42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2015)。担任Advanced Membranes、The Innovation Materials、《水处理技术》和《膜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团队开发了膜法-催化耦合处理烟道气、膜法-生化耦合处理费托合成废水、膜法-生物发酵耦合生产无水乙醇等新型工艺,与企业合作进行规模化生成,解决环境、资源和能源领域的相关难题,通过膜分离技术捕集和转化CO2,回收高附加值有机溶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废水/废气处理成本,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北京碧水源、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泰丰先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7月25日

离子功能化材料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邢华斌
职称:
团队编号:10363
新材料
邢华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部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和2003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年获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07-2009年浙江大学师资博士后,2009年留校,2013-2014年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访问学者研究。面向高纯低碳烃、电子化学品和高纯药物单体制备需求,主要从事分离材料、吸附分离、萃取分离、痕量组分反应脱除等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授权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80余项。兼任浙大科创生物与分子智造研究院院长,化工功能材料智能设计与制造浙江省工程中心、浙江大学-华为电子化学材料工程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工程伦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过程强化专业委员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和《过程工程学报》编委。主持或完成国家省部级项目、企业合作课题30余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的资助,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亚洲杰出科研工作者和工程师奖、青山科技奖、中国百篇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中国化工学会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中国石化联合会青年科技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多名学生获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化学化工与材料京博优秀博士论文奖。

2023年07月26日

能源金属分离技术——陈继团队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陈继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70
能源环保 新材料
陈继,二级研究员,中科院特聘研究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和工程师4人,研究生10余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及横向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稀土及钴镍、锂等金属的绿色分离与工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重稀土分离新工艺制备高纯氧化镥成果已在稀土产业得到广泛应用,与中国稀土集团、厦门钨业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了废旧动力电池有价元素回收中试示范线,为新工艺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7月27日

光电混合相变存储——刘波团队

苏州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71
电子信息 新材料
刘波,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物理学会固体缺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会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人。研究领域包括信息存储和传感器等,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国家973/863计划、国家与省部级等科研项目63项,获取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我国率先开展相变存储器(PCRAM)的研究工作,研制的4Kb打印机用PCRAM芯片产品已获得1600万颗试用订单。已发表论文337篇(SCI论文250篇),授权发明专利133项,参与《Data Storage at the Nanoscale: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大辞海》等五部著作的编写,荣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333”第二层次培养对象(中青年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专利商标二等奖等奖励。

2023年07月27日

绿色催化加氢技术

郑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仲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74
新材料
刘仲毅,郑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河南省委委员。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绿色催化过程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绿色催化过程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绿色增塑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绿色催化加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1人,其中博导12人,教授12人、副教授6人。发表SCI论文百余篇,获专利授权29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石化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中国专利奖优秀奖2项。在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增塑剂绿色催化技术、MS树脂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工程化应用。与重庆华峰、宁波赛鼎、山东海力、河南联创化工、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余万元。

2023年07月28日

钛矿光伏成套印刷技术——陈义旺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义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82
装备制造 新材料
陈义旺,赣南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俄罗斯自然科学院(PAEH/RANS)外籍院士,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高分子光电印刷研究室研究室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余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3项。发表SCI等论文150余篇,获专利授权7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围绕柔性太阳电池设计与印刷加工的材料制备、墨水调控、器件设计、印刷工艺等开展研究,首次通过印刷剪切应力可控,有效抑制咖啡环效应的产生,实现了从旋涂到大面积“卷对卷”印刷的转化,并已实现钙钛矿光伏成套印刷装备及技术开发。基于有机光电子印刷多年的研究基础与技术开发,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印刷设备和多种柔性光伏终端应用产品已成功应用或销售到香港大学、天津大学、四川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五研究所、杭州纤纳光电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近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