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439个团队

2021年10月06日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徐桂中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10075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其他
废弃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依托盐城工学院省级重点研究平台,重点解决流态泥处置难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6人,副教授6人,国家级人才1人,省级人才9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项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10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近3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市厅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在废弃泥堆场快速生态脱水、废弃泥生态固化、废弃泥制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废弃泥生态固化及制桩技术已在淮河干流五河大桥接长工程、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机场互通工程及新沂区域供水工程定向钻穿越沭河工程等中得到应用。与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鸿基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盐城水利建设集团、江苏荣泰建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800万元

2021年10月07日

相变储能材料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邹如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77
新材料

2021年10月07日

高效率、大面积碳纳米管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曹安源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79
新材料

2021年10月07日

单层半导体性过渡族金属硫属化合物研究团队

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艳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1
新材料
该团队是国内较早开展相关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在单层MX2材料的可控制备、精密表征和电催化产氢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基于范德华外延的机理,他们在晶格匹配的云母基底上首次获得了厘米尺度均匀的单层MoS2(Nano Lett. 13, 3870 (2013));在蓝宝石上获得了大畴区单层WS2(ACS Nano 7, 8963(2013));发展了一种新型的金属性箔材(Au箔)基底,实现了畴区尺寸可调单层MoS2的制备,借助STM/STS表征技术建立起了材料原子尺度的形貌/缺陷态、电子结构和电催化析氢之间的构效关系。

2021年10月11日

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研究院——张海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87
装备制造 新材料
张海,“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长期创新人才专家,国家特聘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铝合金先进铸造技术,新型高强高韧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技术以及汽车轻量化底盘超轻零部件的研究开发。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论文85篇,获专利授权26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团队面向国家及地区经济建设的重大战略需求,聚焦新能源汽车和5G通讯中极具发展前景的研究热点,围绕高性能铝合金开发及制备技术的共性问题,研究突破多项材料及制备技术的“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性能铝合金车用部件与5G通讯部件生产的产业化。团队依托世界500强企业魏桥集团、澳美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车用高强韧高服役6xxx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400MPa,延伸率大于10%,疲劳强度大于145MPa)与铸造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300MPa,延伸率大于8%,疲劳强度大于100MPa)零部件,同时依托华劲集团开发和批量生产通讯用高强高导铝合金(性能为屈服强度大于220MPa,热导率大于180W/mK)部件,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性能铝合金领域人才培养和聚集的基地。近4年科研总经费达5605万元。

2021年10月15日

高稳定性植物绝缘油研究团队

重庆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3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李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1人,教授8人、副教授4人、特聘研究员1人,包括国家杰青及长江学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近10年,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重点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余项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复杂环境中输变电设备绝缘技术、状态监测与风险预警、新型电工绝缘材料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1年10月15日

机器人与智能无人系统——重庆大学柏龙团队

重庆大学

团队带头人:柏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4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柏龙,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先进机器人卓越中心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机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智能物流配送技术创新联盟专委会委员,之江实验室青年人才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水下自主无人系统、医疗机器人、轻质多孔智能点阵结构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博导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博士生/硕士生45人。面向海洋、特种应用、医疗等国家重大需求,已形成“仿生与特种机器人”、“海洋机器人与无人装备”、“医疗手术与康复机器人”、“轻质多孔智能点阵结构”以及“软体机器人与新型驱动”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围绕机器人机构学、新型驱动、动力学与运控、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一体化设计等技术,在仿生移动/飞行/软体机器人、智能无人平台、微创手术机器人、海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前沿领域,以及多孔变密度轻质智能点阵结构等领域,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相关成果已在医疗手术机器人(杭州)、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昆明)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科研经费超1000万。

2021年10月20日

燃料电池

江苏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欧阳春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10096
能源环保 新材料
欧阳春,江苏科学大学材料学院高级工程师 目前团队骨干成员5人,其中副教授2人,博士4人,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 自然科学基金3项, 发表论文20篇,与南通瑞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10月25日

高效纳米线储能材料与器件

武汉科技大学

团队带头人:麦立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9
新材料
(1) 创建了一维电化学反应界面研究的普适新模型,构筑了国际上第一个单根纳米线 电化学储能器件,被国际同行公认为“单根纳米线电化学储能器件是从纳米层面直接 检测容量衰减的强有力工具”; (2) 发展了梯度静电纺丝、自组装-取向搭接等可控制备复杂分级纳米线的普适新方法, 显著提高储能器件的循环寿命,分级异质纳米线循环100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由78%提 高到98%; (3) 发现了电子/离子双连续效应可调控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新规律,石墨烯卷/纳米线 同轴半中空结构材料电导率提升27倍,在保持储能器件高能量密度的同时功率密度提 高6倍; (4) 钒系纳米线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是常规锂离子电池的1.5~2倍,通过国家汽车监 督检验中心的强制检测,在东风汽车公司进行装车试验。 本团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高能股份有限公司、东风 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东莞市钜大电子 有限公司、郑州优碧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密切 合作,推进并实现了多项储能材料与器件方向的科技成果转化。

2022年02月23日

浙大聚合反应工程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包永忠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24
新材料
包永忠,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3人。近五来,承担单价省部级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目,其中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3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3项。在含氯、含氟聚合物和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新疆天业集团、巨化集团等企业建立和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

2023年06月30日

光电材料研究团队

南京邮电大学

团队带头人:解令海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1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新材料
团队顾问:黄维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团队带头人:解令海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特聘教授。 本团队(如图1)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5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近3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共20余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美国、新加坡发明专利2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在有机纳米聚合物、格子化学和柔性电子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有关螺芴氧杂蒽一锅法合成技术及产品已在发光显示与照明技术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百灵威、安徽秀朗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23年07月08日

安全工程学院何新建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新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139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新材料
何新建,教授、博导,中国矿业大学职业健康研究院院长,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入选者,省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徐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美国注册安全专家(CSP),美国注册工业卫生师(CIH)。2013年取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环境与职业健康博士学位,2013-2014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院(NIOSH)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2020先后担任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助理教授、副教授,兼职业卫生专业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