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梁文轩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成科扬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对接成功
  • 黄磊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2035个团队

2021年10月15日

机器人与智能无人系统——重庆大学柏龙团队

重庆大学

团队带头人:柏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094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柏龙,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先进机器人卓越中心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建筑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机器人专业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广州市智能物流配送技术创新联盟专委会委员,之江实验室青年人才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仿生机器人、水下自主无人系统、医疗机器人、轻质多孔智能点阵结构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博导2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博士生/硕士生45人。面向海洋、特种应用、医疗等国家重大需求,已形成“仿生与特种机器人”、“海洋机器人与无人装备”、“医疗手术与康复机器人”、“轻质多孔智能点阵结构”以及“软体机器人与新型驱动”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围绕机器人机构学、新型驱动、动力学与运控、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一体化设计等技术,在仿生移动/飞行/软体机器人、智能无人平台、微创手术机器人、海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前沿领域,以及多孔变密度轻质智能点阵结构等领域,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7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相关成果已在医疗手术机器人(杭州)、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昆明)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科研经费超1000万。

2013年10月01日

新型光学功能材料与激光技术创新团队

江苏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沈德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6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沈德元,中科院百人计划、省双创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入选者。“江苏省先进激光技术与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江苏省“激光工程与技术优势学科”负责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20余人,其中博导4人,教授6人、副教授1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15项。发表SCI论文约150篇,获专利授权5项。在高功率中红外激光技术和透明陶瓷等先进光学功能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苏州安洁科技、苏州德龙激光、江苏大族粤铭激光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及学科建设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中药提取分离成套装备及自动化与在线质量控制技术——陈勇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097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浙江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团队由浙江大学药学现代中药研究所骨干教师组建成立,涉及中药新药研究、生产过程工艺优化、重大装备研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多学科研究和应用领域。团队现有教授1人,研究员2人,副教2人,另有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150余人,已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学术团队,开创了中药先进制造方向。团队领军负责人为刘雪松研究员。 团队强调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在注重学科前沿的研究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的同时重视中药新药研发、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与高效、节能新型装备研制等应用研究。 近五年来,团队先后承担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22项国家级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奖励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获30多项专利授权,4项研究成果通过鉴定,2项为国际先进水平。。 团队组建以来提出微成像、近红外等中药过程分析新方法,建立了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组织开发了 “BVD真空带式干燥机组”等新型高效节能制药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已实现产业化;将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新型重大装备技术等学科交叉技术成果创新融入并建立中药先进制造技术,在提高中药制药企业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节能降耗方面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有力支撑了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团队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数十家大型中药企业,并利用现代过程分析技术实现了中药提取过程实时监测和调控。

2015年08月07日

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团队

北京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83
电子信息 其他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由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科研、教学、培训基地,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设备投资总额超过2000万,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由1名教授、7名副教授、2名高工、1名讲师,10余名博士生和多名硕士生组成,在科学的管理下形成健康发展的梯队。实验室成员的研究领域覆盖密码学、信息安全、通信、计算机等专业,全面从事密码学、通信网络安全、内容安全等相关课题的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曾承担过多项课题任务。 实验室主任刘云,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通信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交通大学互联网舆论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和工作人员代表大会副主席,北京交通大学女教授协会会长,北京女教授协会执行委员,IET Fellow,Journa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Tele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系统仿真学报》和《都市快轨交通》编委;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科技中心企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台湾宜兰大学兼职教授。刘云教授主持过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道部课题等重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检索检录。获得过一些研究成果和奖励,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奖、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材奖、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三八红旗奖章等

2013年10月01日

江苏省优势学科中药学团队

南京中医药大学

团队带头人:蔡宝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01
生物技术与医药
蔡宝昌,江苏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全国“百、千、万”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科技部中药饮片标准化研究平台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1人,其中博导24人,教授27人、副教授38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94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等共10项。发表SCI论文18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中药资源、炮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江苏康缘药业、江苏南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三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 、“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和“江苏省理血方剂创新药物工程中心”四个省级研究中心。

2013年10月01日

太阳能光热中高温技术与工程科技创新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陶国良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46
能源环保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8人、副教授2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1项,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在太阳能光热中高温技术、余热回收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采光场示范工程、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中得到应用。与常州龙腾太阳能热电设备有限公司、江苏福昌环保科技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500万元。

2014年06月09日

药物递送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广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胡一桥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67
生物技术与医药
我国原料药的产量、质量、价格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日益显现,已经跃升为世界原料药第二大生产国,但是我国原料药中90%供应国际市场,2013年原料药出口达194亿美元。由于我国落后的制剂技术,又大量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成品药物,2013年我国进口成品药达147亿美元。因此制剂技术成了制约我国药品市场正常发展,影响我国人口健康及环境健康的关键瓶颈。 申请团队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瞄准世界先进的药物制剂关键技术,在药物递送理论研究基础上,突破了多项先进药物制剂的瓶颈,不仅发表了多篇优秀的论文,并将多个世界最先进的药物输送技术推向了产业化,以2013年为例,相关品种销售额突破6个亿,其中单个品种销售达到2.98亿;近三年时间里,团队又在抗肿瘤靶向制剂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个关键技术方面全面超越了美国同类产品,打破国外专利技术垄断,技术获得了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相关品种不仅在国内申请了一类新药,而且相关专利技术品种即将打入美国市场。 1、脂溶性药物微粒化注射用技术 申请团队首次提出了利用蛋白质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药物输送,相关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有影响力的SCI期刊上发表,本创新思想彻底颠覆了传统纳米靶向输送体系的成形理论,并且突破了美国对纳米靶向药品专利技术垄断。团队的技术与美国的技术相比,使药品副作用更小,生产成本更低,相关专利已用于抗肿瘤药物靶向制剂的开发,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的支持,其中团队研发的白蛋白纳米靶向紫杉醇注射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受理后,又由江苏省政府重点推荐为市场急需产品,并进一步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顶尖专家推荐为临床急需药品。 申请团队从2005年开始布局建立第一个药物传递系统为脂微球技术平台,脂微球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并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体分散系,其平均粒径200nm。 脂微球作为药物载体,靶向聚集于病变部位实现了药物的"靶向治疗"。脂微球的外膜为卵磷脂,内层为软基质油,其中包裹脂溶性药物,形成了0.2μm的水包油型的脂微球。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不仅已经攻克的脂微球产业化瓶颈,已有4个产品进入市场,8个大产品申报国家局,同时在研产品共超过13个,已形成脂微球产品研发线,相关产品已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投入市场,回报社会。 2、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缓释及多释放技术 申请团队在多年来以缓释及多释放理论为核心,对不同作用机制,不同性质的药物,采用不同的释放机制,使多个药物协同起效,提高了药效,降低副作用,相关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一流药学杂志上发表;并且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推广,目前已有多个专利获得授权,多个药品成功上市。大大提高了我国先进制剂的发展水平,相关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之,申请团队在药物输送理论研究具有突破性创新,发表相关SCI论文37篇,基中多篇发表于国际顶尖药学杂志上;团队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近3年来年平均引用达31次;申请团队核心技术支持的多个高端药品成功上市,打破了国外产品的专利技术垄断,先后获得21项专利授权,其中多个核心专利将在美国欧洲等地区授权,而且核心专利将支持相关品种进入国际市场。申请团队的先进技术具有强有力的市场竞争力,与美国的技术相比,团队核心技术使药品副作用更小,生产成本更低,已成功用于抗肿瘤靶向制剂的开发,获得了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的支持;其中白蛋白纳米靶向紫杉醇注射剂已由江苏省政府重点推荐为市场急需产品,并由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推荐为临床急需药品。

2013年10月01日

矿业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研发——陈耀武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耀武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78
电子信息
  公司的管理团队由来自业界一流公司的具有丰富经验和很强业务能力的专家组成,实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并重,同时通过已有的市场积累大力进行市场拓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公司的稳定发展。公司董事长由公司法人陈耀武博士担任,公司总经理由余福荣担任,聘请吕菡担任公司监事,市场总监由岳猛担任,生产和质量管理高管由周茜担任,研发高管由许毅杰担任。   公司总经理余福荣,男,1998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长期在国内通讯企业工作,从事过固网、光网络、3G、数通、存储、多媒体等领域研发工作,主导华为-3com公司新业务拓展,包括L3+、EPON、存储、多媒体等,创立华为-3com公司存储产品线及多媒体产品线,目前合并为存储及多媒体事业部,被评为公司级资深专家;长期从事团队的管理工作,团队管理经验丰富。   市场总监岳猛,男,1998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01年获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学位,在华为-3com公司工作期间,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过第三代移动通信GGSN产品,以太网交换机S8500的市场推广工作,其中S8500单产品实现年销售额11.3亿,产品先后大规模应用于国内运营商和百度、腾讯、淘宝等互联网骨干企业。由于工作中的出色表现,获得过华为-3com公司的最高荣誉总裁奖。

2019年10月24日

冯研科研团队

淮阴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冯研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9823
能源环保 其他
冯研,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工学博士。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副教授2人。近3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道路工程设计与新材料研发、基坑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国内先进成果,X X成果已在青藏铁路多卡特大桥、金湖247省道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铁十九局、江苏捷达路桥工程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385
能源环保
团队负责人陈群,男,1963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中石化集团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 83 篇,其中重要 67 篇,核心 16 篇,申请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双酚A生产、乙二醇精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星辰材料、扬子石化、漂莱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万元。

2014年06月05日

沿海开发的资源环境科学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高抒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033
能源环保 其他
本团队的研究为沿海开发提供科学支持。建立区域海洋学体系,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海底资源开发、土地和港口资源开发、滨海湿地与浅海底栖生态系统保护、海岸带管理与生态建设、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能力。为海港选建及海岸海洋发展规划服务,促进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探索沿海开发与对中西部崛起的促进途经。

2013年10月02日

半导体固态照明用超高效率氮化物LED芯片基础研究——张荣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荣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44
电子信息
张荣,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郑有炓,中科院院士,从事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