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方成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赵金星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高文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13年10月01日

新材料技术——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旭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50
装备制造
苏旭平,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基金获得者,江苏省双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8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材料表面处理热浸镀锌领域、材料设计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现代热浸镀锌关键工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果已在株冶、上海宝钢等企业得到应用。与江苏国强、攀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五年科研总经费达6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地层人工冻结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岳丰田团队

中国矿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岳丰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5
装备制造
岳丰田,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1963年5月生,辽宁沈阳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从事地层人工冻结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20年。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副教授3 人。 研究所成立以来,参与了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兖州矿业集团、淮北矿业集团、平煤集团、沈煤集团、内蒙扎赉诺尔矿业集团等企业单位的科研课题20多项,并承担了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天津、深圳、佳木斯等城市地铁和市政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资助计划、中科院计划项目、国家发改委等多项纵向项目。科研经费年均超1000万元。 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煤炭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全国煤炭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0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专利13项。

2013年10月01日

新型光伏材料、器件及应用研发——苏晓东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苏晓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26
能源环保 新材料
苏晓东 博士、教授,苏州大学阿特斯光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获专利授权6项。在新型光伏材料、高效多晶黑硅电池产线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太阳能电池龙头企业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超1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微生物发酵优化与放大技术——陈坚团队

江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51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陈坚,教授,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江南大学校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国家自然自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9项,江苏省科技项目7项。发表SCI论文220余篇,获专利授权7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织物染整前处理用酶的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成果已在维生素C、透明质酸和纺织用酶发酵法生产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江苏江山制药有限公司、武汉新华扬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宜兴协联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新能源材料、器件与装备——丁建宁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丁建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48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丁建宁,男,1966年出生,江苏丹徒人。2001年于清华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从事微纳器件及系统设计与制造基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及装备、摩擦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科技部“十二五”863计划“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试及前沿技术研究”主题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光伏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制造技术负责人,江苏省2011光伏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为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及2006-2007年度执行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摩擦学学会副主任委员、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材料学部机械学科会评特邀评委,是《Sensors & Transducers Journal》、《摩擦学学报》和《friction》等学术刊物 编委。曾为江苏大学微/纳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员,现为常州大学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江苏省“低维材料微纳器件与系统” 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常州市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一层次中青年首席科学家、江苏省第九届青年科技奖、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产学研合作贡献奖等荣誉,指导博士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本团队现拥有骨干成员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11人。承担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项。发表论文300余篇,获专利授权18件。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研发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开发了多晶硅冷氢化生产核心专用加热合成反应器成套工艺装备,与江苏中能和洛阳中硅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研制出专门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制备的多腔室的、机械手自动传递的化学气相沉积系统(PECVD)设备。

2019年11月04日

汽车仪表板配件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发团队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

团队带头人:毕艳茹
职称:中级
团队编号:09826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创新团队成员主要有机械设计专业、磨具制造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等专业融合而成,可面向机械设计领域、自动化控制领域和智能制造领域提供创新产品设计、技术支持与科研项目开发服务。团队中拥有高级职称成员5人,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2人,企业高级工程人员3人。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成员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5项。

2020年06月04日

先进连铸在线监控技术开发团队

大连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姚曼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827
装备制造
本团队包括教授2人,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0人。主要从事连铸过程监控与质量控制方向的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以及多项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围绕连铸过程在线监控方面的研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验探索并行、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形成了包括冶金工艺、信号测量、人工智能、并行计算、信息融合和可视化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方法与核心技术,建立了软、硬件整套系统和技术装备。近年来,技术成果先后服役于宝钢、鞍钢、沙钢、南钢等国内大型企业连铸现场,建立了牢固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受到企业认可和高度评价。

2013年10月01日

生物炼制化学品创新团队——徐虹教授团队

南京工业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虹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75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团队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23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在生物炼制相关产品的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明了高效、低耗、绿色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的新方法,建立了7个相关产品生产线;建成了年产百吨聚谷氨酸和聚赖氨酸生产线各一条,生产水平达国内外领先;建立了先进的丁二酸、乳酸生物炼制技术,和中石化正合作建设年产千吨的丁二酸生产线,与丰原生化集团合作建成年产百吨D-乳酸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该团队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各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2人。

2013年10月01日

物联网应用技术——姜平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姜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40
电子信息
姜平,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嵌入式仪表与系统技术分会理事。 长期从事检测技术与智能控制、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近年来,从事远程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在太阳能热利用及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主持及参与完成纵横向科学研究及科技开发项目3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5项获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奖1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获专利8项、编写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先后获得“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南通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物联网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并已在太阳能集热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桑夏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几年科研总经费达300万元。

2019年10月14日

北航轻合金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吴国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764
新材料
吴国清-山东临沂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专业博士、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后,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短期访问学者。先后获得北京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北京市科技新星、第三届北京发明大赛节能环保专项奖、第四届北京发明大赛银奖等奖励。 项目负责人及团队长期从事铝合金、镁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基合金等轻合金的合金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加工,在合金铸造和熔炼等方面均有较长时间的研究积累,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有关铝合金、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曾分别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在金属间化合物颗粒增强镁锂基复合材料研究方面,已连续开展了多年的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2篇(其中11篇SCI收录),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专利号:03119684.5、200910082581.7、 200910082583.6),为完成本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并与临沂双航材料,江苏立美航材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近几年来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

2013年10月01日

内外网融合通讯软件技术开发——尹建伟团队

浙江大学

团队带头人:尹建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981
电子信息 其他
尹建伟,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科技部电子服务基础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技术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A类),浙大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城市与云计算研究中心主任、浙大-电信ECP融合通讯联合研发中心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常委,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长期从事云计算、平台软件、融合通讯、数字医疗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工作。近年来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发改委产业化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均排名第二)。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授权30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2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共2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获专利授权实施许可10余项,获软件著作版权8项。在云计算、融合通讯、老年健康服务相关的平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Avaya、中国电信、AudioCodes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08月13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蒋兴宇团队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团队带头人:蒋兴宇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070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蒋兴宇,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组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百人计划,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5人,其中博导1人,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6项。发表SCI论文53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纳米生物检测疾病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北京、浙江、广东等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