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无锡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2-2015)

发布日期:2013-05-15 消息来源:无锡市科技局

无锡市科技局关于下发《无锡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2-2015)》的通知

锡科办〔2013〕56号

各市(县)、区科技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各有关单位:

  无锡市科技局制定了《无锡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2-2015)》,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2013年4月8日


无锡市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

(2012-2015年)

  企业是微观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创新成果的产出、应用和推广主体,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基础。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作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着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市企业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进步,涌现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但也必须清醒看到,全市企业仍存在创新体系不够完善、创新能力总体偏弱、技术水平尚处低端、产品竞争力偏弱、科技领军型企业数量不多、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性偏弱等问题。为鼓励我市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化竞争能力,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四个无锡”、打造“三地三中心”的总体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人才优先、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为全市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十二五”期末:

  ——全市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20家、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

  ——全市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6%,企业研发费用占全社会研发费用比重不低于90%。

  ——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专利全覆盖,专利申请量突破10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件以上,与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累计超过1350项。

  ——全市大中型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0家。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000个。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1.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产业竞争结构。加快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作,以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集群,有效提升全市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以我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以高端化、集团化、国际化为方向,重点培育一批以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引领驱动、全球战略布局、行业领军先导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引导企业实施开放式研发策略,积极整合和配置全球创新资源和生产要素,制定人才资源全球化配置、研发机构全球化布局、市场品牌全球化运营战略。推动企业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支持企业与跨国公司协同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引导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加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积极利用跨国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加快全球兼并重组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推进企业质态的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市培育2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智慧企业)。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培养一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强化专题培训、管理咨询和发展辅导,着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加快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创造、新模式创建,着力培育一批处于行业领军地位的 “小巨人” 和“隐形冠军”。到2015年,全市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数超过1800家,在“十一五”期末基础上实现倍增。

  ——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科技金融为支撑,走“专精特新”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着力鼓励科技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重点实施一批具有创新点、增长点、制高点的协同创新项目,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强科技中小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有效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设备与人才资源,不断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到2015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000家,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团队;全市新产品数量突破10000项。

  2.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大幅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引才主体和成果转化主体的作用,大力推进企业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升自主创新内涵和水平,更加自觉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加快构建企业研发机构,全面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重点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计划,按照“五有”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建有研发机构,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00家。

  ——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产业“高端链”计划,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物联网、云计算、新能源、集成电路、重大装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强力推进科技攻关,攻克一批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战略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超前布局一批引领行业未来发展方面的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抢占先发优势。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引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有效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健全产业化配套资金投入机制,统筹全市科技、人才专项及产业化项目扶持经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研发机构加强支撑力度,切实提高政府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鼓励企业加大产学研合作,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协作配套,实现产业上下游的有机衔接。创新联盟要聚集创新资源共同攻关,聚集资源联合推广市场,填补产业链缺失环节的技术、产品和企业,不断完善全市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水平。到2015年,力争在微电子、生物和物联网等领域建立10个以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全市产学研合作项目达 6000 项。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大力提升知识产出水平。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全覆盖计划,强化企业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引导更多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力争2015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专利“全覆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3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突破2000家,累计拥有200件以上专利的企业达100家。进一步健全企业标准创新工作。到2015年,全市企业承担的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超过40个,参与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累计超过1350项。二是完善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国家(无锡)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贸易、评价和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加快完善以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为核心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中国(无锡)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着力培养知识产权工程师,增强企业应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能力。至2015年,全市培育知识产权工程师超过2000名。

  (二)实施“530”企业提升工程,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强力推进“530”计划,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完善技术研发、经营管理、市场开发等梯次配备的创新团队,把无锡建设成为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东方硅谷”创业天堂。

  1.推进530企业快速发展。启动新一轮人才引进战略,贯彻实施《关于深化“530”计划建设“东方硅谷”的意见》,借助市场化筛选扶持机制,加强与创投机构、知名企业、驻外科技参赞和中介机构的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海外引才活动,加快引进和培养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视野、懂经营会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全力推进“530”项目产业化,遴选一批创新实力强、科技优势明显、产业化程度高并填补国内空白的“530”企业,在融资担保、信贷风险补偿、法律咨询、市场开拓等方面进行扶持和培育。积极支持“530”企业抱团发展和产业链配套协作,推进上下游兼并重组和建立产业技术联盟,联合对外承接业务,扶持企业裂变式发展。通过开放实验室、专业化设备共享与租用等多种形式,满足科技创业企业发展初期的科研需求。以政府购买专业服务方式,为“530”企业提供开展市场营销、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的专业化战略咨询。鼓励科技创业企业科研成果外展,帮助初创型科技企业构建和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等营销平台。到2015年,全市新增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创办企业500家,科技创业企业总量达到2100个,销售收入超千万的科技创业企业达300家,超亿元的达50家。

  2.吸引社会资本和本土企业。鼓励本土企业、社会资本更加主动地与领军人才合作,充分发挥本土企业的资本和市场优势,着力吸引高端人才、高端资源、高端技术和高端项目与本土企业合作。积极引导各类民营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参与股权与借贷基金,缓解“530”企业融资难问题。充分利用市种子资金引导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进行风险补偿,完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股权投资体系。推进各银行设立科技贷款专营部门,大力发展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放款等创新贷款产品;适当放宽社会资本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加大对“530”企业的信贷支持。推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争取保险资金投入市产业基金,为“530”企业提供全面和广泛的金融支持。

  3.加快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启动新一轮人才引进战略,增强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有计划有组织开展海外引才活动,以人才恳谈会、地区推介会、项目洽谈会等形式,加大对“东方硅谷”引才新政的宣传力度。整合和拓宽海外引才工作站,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人才、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领军团队。活跃海外教授访问活动,鼓励学有所成的华人教授来锡进行学术访问、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重点实验室。

  (三)大力推进创新国际化工程,拓展企业创新视野

  坚持创新国际化目标,统筹引进人才、科技、金融等创新资源,着力构建国际化技术转移平台,汇聚国际科技创新要素,引进和转化一批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畅通国际创新成果来锡落户的“绿色通道”。

  1.推动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引导和鼓励本市科技型企业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依托国际科技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力。一是围绕企业创新研发的需要,选择一批在微电子、生物、物联网等重点技术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境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建立技术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境外创新成果长期稳定向无锡企业扩散。二是鼓励支持科技型骨干龙头企业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在境外设立或收购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外创新团队,提升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与水平。到2015年,力争一批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在境内外设立研发机构。三是鼓励企业参与国际间技术创新活动,通过联合研发、定向研发、收购技术等多种形式,迅速切入创新链的高端环节,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2.加快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水平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迅速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软硬件条件水平。一是加强与境外科技园区对接机制,着力深化与美国、以色列、芬兰等发达国家的科技园区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园区的管理经验和模式,提升我市科技园区建设和服务水平。到2015年,全市有条件的市(县)区各建成1家以上国际科技合作园区。二是加快建设一批国际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完善以无锡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核心芯片设计、先进封装的国际成果转化平台;以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为重点的物联网国际成果转化平台;以马山和江阴百桥为重点的干细胞、核酸、单克隆抗体、新药研发等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三是扎实推进一批重点园区建设。着力推进中美科技创新园的建设工作;深入推进麻省理工学院等一批已落户国际转移平台的引智工作,推动全市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立10个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建立5个国际合作创新平台。

  3.吸引国际资源“走进来”。在我市具有比较优势的物联网、光伏、微电子、生物、重大装备等重点产业领域,按照国际一流“高端链”产业的要求,鼓励企业通过国际合作、合作开发等方式,承接转化一批国际先进技术,带动我市企业从产品配套向整机产品转型,不断扩大国际产业链的影响力。构建境外科技创新成果承接机制,支持境外高校院所、跨国机构来锡建立研发中心,吸纳境外科技型企业来锡产业化,畅通国际创新成果来锡落户的“绿色通道”。定期组织国际技术转移活动,全面提升我市企业承接国际技术转移的能力和水平。鼓励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人才交流活动,以短期工作或柔性工作方式聘请国外科技人才,提升企业的成果转化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全市推进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认识,对科技企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高度注重,增强信心,把科技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树立“大科技”思路,建立上下联动、明确分工的责任体系,着力增强市县科技发展活力。完善科技载体、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乡镇评价考核体系,定期对科技创新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先进地区和部门给予表彰。

  二要建立全市企业创新能力考评指标体系。为有效提升全市企业创新能力、确保全市产业升级目标顺利实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企业创新能力考评指标体系研究和制定,主要围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等关键指标,坚持理论与实际、引导与督促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评价全市企业的创新能力水平,既可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明确的参照标准和学习标杆,又可为全市科技管理部门提供有效的考核指标和工作抓手。通过有效发挥指标考核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在全市范围形成重视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要增强政策引力。充分发挥省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市种子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和研发机构建设等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增强针对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向科技创新企业倾斜,最大限度激发全市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大力落实国家鼓励企业创新投入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用税前抵扣等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的全面落实兑现。加大对上争取力度。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计划与国家、省科技计划的全面衔接,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863”计划的争取和实施。

  四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以强化科技载体内涵建设为目标,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和带动效应明显的科技载体,以免租、减租等方式, 为企业提供低成本专业化的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科技载体的基础硬件和知识产权保护、金融服务等软环境建设,集中优势科技资源,重点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点落实国家外观专利信息中心、高性能计算平台等重点平台的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服务企业领域的核心作用,为全市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要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加强科技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着力构建市区联动招商格局.积极推进与北京中关村园区的战略合作,加快建设中关村和深圳科技招商办事处。积极组织企业赴科技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展交流对接活动,在物联网、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引进和承接一批科技项目。加快制订出台科技招商考核激励政策,引导全市各级不断创新科技招商思路,丰富招商举措,为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强大的发展后劲。

5199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