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联在线·新闻速递

报道最新产学研动态、政策、成效

五洋“飞天”,靠的就是产学研

发布日期:2013-08-05 消息来源:常州市科技局

6月,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的科研成果搭载“神十”飞上了太空,该成果学名“半钢性玻璃纤维网格基布”,是太阳能帆板的关键部件,由五洋纺机历经6年研制而成。事实上,早在“天宫一号”发射时,它就上了天。
  潜心6年,五洋“飞天”
  和普通基布不同,用于航空航天的材料需要具备高密度、高耐磨、高耐温的“三高”特性,对于生产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此前,这类材料都从国外进口。2004年,我国开始自主研发该材料,由东华大学、上海航天805研究所、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五洋纺机联合研制。
  因研制成果供应范围极其有限,很多企业不敢接、不愿接,只有五洋纺机接下了这个“赔本赚吆喝”的活儿。“当时国内并没有现成的设备可供参考,研发需要攻克大量的生产加工瓶颈,从一个最小的盘头,到整部经编机器,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按照近乎苛刻的标准来完成。”公司知识产权部部长程凌回忆说。经过6年的潜心钻研,终于打破了国外垄断,也为我国航天、军事事业作出了贡献。
  每年3—6个新品,增幅30%
  五洋纺机是如何走上产学研之路的?最初是缘于企业遇到明显的发展瓶颈:经编机等工艺设备技术含量、产品档次、附加值偏低,没有自主品牌,企业综合竞争力差。最触动董事长王敏其的是,邀请的客户在企业转了一圈后,连他的办公室都没进就走了。“公司一定要创新和转型。”
  在多次产学研对接中,企业与东华、东南等大学的专家教授合作研发,先后成功开发了三维全成形智能化经编机、数控多梳经编机、贾卡压纱板经编机等系列产品。企业拥有13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项,填补国内技术空白6项,仅今年的专利申请量已超过100件。一些院校的课题组直接驻扎在企业,东华大学研究生韦京艳正在做一项“经编无缝内衣产品开发”的课题,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与高校合作,五洋纺机获得不菲的经济效益。通过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五洋纺机每年都有3—6个新产品成功推出,销售增幅始终保持在30%以上。
  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个完整的工厂
  今年4月3日,武进—河海大学产学研对接洽谈会上,王敏其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由学院负责“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中的系统智能软件部分。该生产线是国家发改、工信、财政三部委确定的“十二五”首批智能化项目,今年12月底将迎来三部委联合工作组的验收。
  “高效织造智能化经编生产线”有何特别之处?打个比方,义乌的机器每天生产200双袜子,五洋的机器可以生产5000双。“一条生产线,就是一个完整的工厂。”程凌指着陈列室内五花八门的样品告诉记者,这条生产线生产的丝袜,一次成型无拼接,通过智能设计还可以编织任何想要的图案。“别人生产的丝袜只卖10多元一双,我们出口国外200—300元一双,还十分热销。”
  目前,该生产线已完成近70%,剩下一些软件系统河海大学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验收通过后将在全行业推广,以此为核心带动纺织行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是国家实施这个项目的初衷。”程凌说。 

1681 次浏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