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15年07月20日

半导体纳米技术—— 张家雨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家雨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238
电子信息 新材料
张家雨,博导、教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近3年,承担国家973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部分)1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6余项。科研总经费达170万元。

2015年09月09日

晶型研究技术组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柏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037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团队由孙柏旺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计20多人以及其他专家教授组成。1985年起,从事分子基功能材料、纳米金属簇合物和配位高分子的晶体工程研究,在具有新颖拓扑连接的高维配位高分子的构建、功能配合物的磁学和有机大共轭体系宽波段光限幅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一项、企业合作项目六项,正在主持“具有缓释和靶向双重功效的鼻咽癌抗体关键技术研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一项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帕利哌酮的制备技术”、“乳酸菌和纳豆菌胶囊的制备”等企业合作项目三项。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六项,授权2项。[

2017年09月21日

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中心

新加坡国立大学

团队带头人:袁于人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9285
生物技术与医药
生物工程与生物医学中心专注于研究多种疾病的分子机理,着重于诊断试剂、医疗器械、工程疫苗、治疗性单抗及新型小分子药物的研发。中心积极开展面向市场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和以产品为导向的技术转化,力求发展成为高技术生物产品的研发平台。中心汇集了结构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生物医学和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高端领军人才5名,他们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产业化能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目前,中心获得科技部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并与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厦门大学)、斯澳生物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山东泰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多所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实现从疫苗的实验室研发、发酵中试、临床试验到产业化的无缝连接。

2017年09月21日

自动控制技术——堵俊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堵俊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99
装备制造
堵俊,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20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EI收录。曾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硕导4人,教授2人、副教授10人。平台近几年来获得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厅级项目3项,企业委托项目近10项,总经费达到1400余万元;发表SCI、EI刊源及收录的研究论文10余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研究论文15余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已获授权10项。在智能机器人控制方面、烟草机械自动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市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科研总经费达16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王树众教授课题组

西安交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树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44
能源环保
王树众,1968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nstitute for Energy Technology)博士后,长期从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计划” 、“863计划” 、等纵向科研项目在内的九十余项国家及省、部属基金和企业委托研发课题的研究, 经费总计达4500万元. 发表论文300余篇,被SCI/EI收录180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拥有作为第一发明人的国家发明专利128项,实用新型18项,已授权发明专利105项,美国专利2项。所率领的技术团队共40余人,研究生学历占90%以上。 主要从事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污泥的超临界水处理和能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先进燃烧技术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和垃圾气化熔融技术、高效环保锅炉开发设计和系统集成等内容的研究。

2015年09月09日

药物晶型研究技术——孙柏旺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柏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8047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孙柏旺,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5年于徐州师范大学晋升副教授,1998年在南开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从北京大学博士后出站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作,2004年6月应聘为东南大学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3人。近5年,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厅项目一项、企业合作项目六项,完成了“具有缓释和靶向双重功效的鼻咽癌抗体关键技术研发”江苏省科技支撑项目一项和“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帕利哌酮的制备技术”、“乳酸菌和纳豆菌胶囊的制备”等企业合作项目三项。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收录80多篇,申请国家专利10多项,授权3项。

2017年09月21日

药物一致性评价科技服务团队

江苏大学

团队带头人:徐希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35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负责人为徐希明和余江南教授,团队成员有刘宏飞、朱源、童姗姗、曹霞、施峰等专家以及20名研究生。为了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我国药品整体提高质量的政策,适应药品研究新形势,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团队依托药学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瞄准基本目录药物、重特大品种药物、有重大技术难度的药物(尤其是控缓释制剂),全方位的开展研究,探索质量控制的关键生产技术,力求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案。目标:最终使仿制产品质量达到和原研制剂一致具体业务范围:原研制剂来源筛选和质量剖析,包括晶型、粒径、溶出曲线、杂质谱分析、异构体、包材分析等;原料合成工艺优化、精制方法研究等;针对关键指标筛选原料供应商,为制剂生产商提供原料分析报告,判断质量优劣;制剂一致性评价,提出制剂提升产品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制剂工艺优化、处方修改、辅料来源及型号规格筛选,使产品达到原研制剂的质量水平;完整的质量研究,修订、制订合理的质量标准;动物生物利用度研究;稳定性研究;包材选择和包材相容性试验;联系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协助企业完成工艺放大、工业化生产。

2015年07月17日

汽车NVH技术研发与检测——NVH团队

省产研院先进汽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郑四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050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NVH所团队总数2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高级工程师4人,建立了良好的成员梯度。团队负责人郑四发、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TSARI常务副院长,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特约审稿人,任Inter noise 2006国际会议阵列测量分会主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总工连小珉、清华大学教授,NVH技术专家。96年获第一届“GM—中国科技成就奖”二等奖;99年获中国汽车工业优秀人才奖。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1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特聘专家王金起、博士,美籍华人,NVH技术专家,可靠性专家。曾在北汽福田担任M4轻卡项目、M4中卡项目、印度项目可靠耐久性能开发经理。其他乘员分别从事声学、流体、结构、测试等方面工作,涵盖了NVH所需的基本学科。NVH平台已申请专利6项,另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5篇。

2016年01月14日

商务翻译与跨文化传播

徐州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郭姗姗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8589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近五年内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CSSCI论文六篇,北大核心论文二十余篇。获省级奖励6项。在商务英语培训、英语翻译、跨文化技能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外贸公司国际贸易员工培训、短长期出国留学、访学等方面得到应用。与徐州市旅游局、徐工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X年科研总经费达20万元。

2015年07月28日

工业过程气体污染物减排与控制——郝郑平团队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团队带头人:郝郑平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577
能源环保
郝郑平,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新世纪千百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卢嘉锡优秀导师。现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理事、废气净化委员会秘书长、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环境化学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50多篇,授权与申请发明专利28 项。部分技术已经进行了工程应用。培养博士20 名,硕士6 名,有1 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 名获得中科院院长特别奖、2 名获得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十多年来组织召开多个全国、亚太地区的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为政府、行业与国际组织做不少的咨询与服务。

2015年07月15日

智能交通管理中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英利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827
电子信息
团队带头人王英利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城市与区域发展规划研究所所长,“空间数据分析实习实训中心”负责人,“地理信息中心”主任,负责地科院行政工作。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3项。发表SCI论文3篇,获专利授权1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200余万元。 团队与江苏太平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产学研合作联盟,双方合作在智能交通的GIS技术应用、智能交通的定位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与应用成果,成果已在“公路货运交通管理系统”、“海门市司法矫正系统”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依托与企业共同研发的技术产品,合作企业与移动、联通、电信一道成为江苏省司法厅指定的四家运营服务商之一。

2017年09月21日

基于虚拟同步机的三相四桥臂微网变流器研究——窦伟团队

淮阴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窦伟
职称:
团队编号:09378
能源环保
窦伟博士,2008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工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在大功率电子变换器及其在光伏发电中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领导开发出已经大批量应用于电站的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是江苏科诺伟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中心总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多项中国科学院院级项目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多项“863”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开发。获得可再生能源学会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申请专利3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7人。自动化学院是淮阴学院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和实验条件,已建成电力工程及继电保护、计算机仿真、传感器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与嵌入式系统、单片机原理、测控技术等32个实验分室,实验仪器设备先进,为我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在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开发、实践教学基地群的建设中,已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在电能质量治理、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分布式控制、智能控制、远程通信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硕果,先后有3项成果实现产业化生产,1项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成果荣获淮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电能质量优化、电力电子变流器、新型大功率电源等方面已经获得一批研究成果。现近1年科研总经费达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