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
4223项成果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虽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有学者报道了碱催化葡萄糖异构化反应,但由于还原性糖在碱性水溶液中并不稳定,除了发生葡萄糖异构成果糖反应外,还会经历断裂、重排、聚合等反应,进而生成有机酸和其它种类的糖等多种副产物,果糖的产率普遍较低。本发明采用均相碱催化和非均相固体碱催化相结合,不仅适用更高的底物浓度,而且提高了异构化速率和果糖选择性,利用果糖配合物和葡萄糖的性质差异实现了二者的简单高效分离,为大规模基于工业果糖平台的燃料以及化学品开发提供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技术指标:葡萄糖水溶液浓度可以高达1000 g/L;果糖产品收率大于50%、纯度大于90%。
生物技术与医药
N-乙酰神经氨酸(NeuAc)是唾液酸类化合物中最主要的一种,也是母乳寡糖中重要的单糖组成单元,具有促进婴儿大脑发育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NeuAc也是一种重要的药物中间体,以NeuAc为骨架结构进一步修饰得到的衍生物具有抗炎和抗癌的功效。传统NeuAc生产方法主要是从卵黄、牛初乳和燕窝中提取以及化学合成。由于NeuAc在天然原料中总含量低,提取分离过程复杂,导致传统提取法收率低、成本高。而化学法反应条件苛刻,工艺复杂,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及异构体影响产物的分离,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开发一种绿色、可持续的方法生产食品安全级NeuAc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项目以前期研究中构建的能够合成NeuAc的食品安全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分析与鉴定NeuAc前体供给途径动力学的限速步骤、建立动态调控机制动态调控前体供给途径和平衡底物在细胞生长与NeuAc合成之间流量分配,实现NeuAc高效合成。

2023年06月02日

D-阿洛酮糖生物转化酶制剂开发

成果编号:37153
生物技术与医药
D-阿洛酮糖是代表性的新一代功能性糖,是D-果糖的差向异构体,相对甜度为蔗糖的70%,能量值约为蔗糖10%。除了具有甜度高、能量值低的优点,D-阿洛酮糖还具有减肥、降血糖、降血脂、抗龋齿、清除人体内活性氧簇、治疗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等生理功能,以及耐热、耐酸等良好的理化性质。D-阿洛酮糖以其独有的健康特性,不仅能解决人体对甜味的生理需求,还能解决因摄入糖过量导致肥胖、糖尿病和“三高”人群增加的危害,符合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因此,D-阿洛酮糖是一种理想的功能性甜味剂和蔗糖替代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于2011年正式认证阿洛酮糖的安全性,允许D-阿洛酮糖作为膳食添加剂和部分食品配料;2019年FDA宣布,将D-阿洛酮糖排除在“添加糖”“总糖”标签之外,不需要在这两项类目中计算其添加量,意味着D-阿洛酮糖可作为“0糖”成分用于食品当中。此项政策公布后,2020年北美含有D-阿洛酮糖的新产品数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两倍。此外,D-阿洛酮糖还获得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的法规许可,其安全性及功效性已经得到了印证。 酮糖3-差向异构酶(KEase)能够催化D-果糖发生C-3位置的差向异构化反应,直接生成D-阿洛酮糖,是目前最为高效和常见的D-阿洛酮糖生产方法。然而,当前酮糖3-差向异构酶存在催化效率低、稳定性差、发酵酶活低等问题。

2023年06月02日

脑疾病诊疗纳米探针

成果编号:37154
生物技术与医药
脑疾病是重大的难治性顽疾,如脑胶质瘤作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其恶性肿瘤的80%,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其5年生存率仅为5.4%;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和阿尔兹海默症至今仍然无法完全治愈。脑疾病诊疗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两方面:(1)错综复杂的脑结构和功能使得很多脑疾病没有特效药;(2)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使得诊疗药物无法到达并富集在病灶部位。因此,开发新型的脑疾病诊疗药物和高效递送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李桢教授团队围绕脑胶质瘤和帕金森疾病两种脑部疾病诊疗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具体如下:(1)原创性地提出了“利用空位调控纳米探针性能”的新策略,克服了尺寸效应对纳米探针性能的影响;发明了构建、调控和递送“富含空位”的超小Cu2-xSe纳米探针的新方法,解决了脑疾病治疗中的血脑屏障穿越难题,为脑疾病诊疗提供了性能优异的新探针。(2)揭示了“富含空位”的超小Cu2-xSe纳米探针改善肿瘤微环境和抗肿瘤的多重内在机制,为提高脑胶质瘤疗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案。(3)原创性地提出了“利用纳米探针调控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功能治疗帕金森疾病”的新策略,揭示了功能化超小Cu2-xSe纳米探针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增加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自噬功能而治疗帕金森疾病的内在机制,为治疗其它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思想。
生物技术与医药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诊断研究中所衍生出的问题吸引了很多生物医学工程及应用数学工作者的兴趣,涉及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偏微分方程及医学反问题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本项目研究粘弹性生物组织中脉搏波传播与无创检测问题所驱动的本构关系构建与动力学建模、流固耦合模型分析、参数估计与检测定位等问题。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非线性本构理论,通过选择适当的细观结构模型与参数,建立依赖于生物组织物性参数的本构关系,进而建立了依赖于生物组织物性参数的本构关系及粘弹性模型。 该技术路线是基于我们前期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人才计划工作基础上提出的新思想,具有独特的视角。相比于以前学者研究中所直接采用的经验性和半经验性的本构关系而言,可克服其中的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故能更精准地反映粘弹性生物组织的动力学特性。 第二部分:通过改进或发展Canic的能量方法、先验估计技巧与均匀化思想,构建了更一般化的粘弹性本构方程与流体动力学方程的流固耦合模型,并结合半离散思想与算子分裂方法对模型的动力学行为加以分析。该模型相较于以往的血管流固耦合模型更适用于反映狭窄、弯曲、分叉等实际应用,半离散与算子分裂相结合的方法可使复杂的耦合问题解耦为两个较易处理的子问题,该过程为后续的数值计算奠定基础,对复杂流固耦合问题的处理具有启发意义。 第三部分:通过已有的非线性波传播理论及血流动力学研究成果,构建了更实际的二维及三维粘弹性几何模型。了解疾病状态下脉搏波波形信息的改变情况,并与临床生理与病理研究结合,建立出数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的无创检测指标体系,这将是促进脉搏波技术应用与发展的新思路。 第四部分:通过识别脉搏波波形的特征信息,结合相关的生理与病理信息,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集成学习等特征工程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挖掘重要特征,并研究了生物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基于DIV-SIS的Xgboost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能够在有效地减少入模特征数量的同时提高了模型识别精度,避免了特征间的信息冗余,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医疗诊断、降低误诊率。
生物技术与医药
该成果为一种自缓释免疫佐剂混悬液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自缓释免疫佐剂混悬液由脂溶性免疫佐剂和表面活性剂组成,余量为分散剂,所述表面活性剂包覆所述脂溶性免疫佐剂形成微米级颗粒,并分散在所述分散剂中形成混悬液,该自缓释免疫佐剂混悬液可在肿瘤内的长时间滞留和保持缓释性能,还可以通过免疫反应抑制远端转移肿瘤的生长和降低肿瘤复发的概率。同时,研制出了自缓释免疫佐剂混悬液的制备方法,以及自缓释免疫佐剂混悬液在放疗、化疗或热疗等肿瘤治疗所用的增敏制剂中的应用。

2023年06月02日

溶栓纳米机器人技术

成果编号:37158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很高,可能会危及生命。目前,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两个阶段:早期阶段使用溶栓药进行再通静脉,后期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再生。然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有一些缺点。例如,由于半衰期短溶栓药(通常只有几分钟),需要频繁大剂量全身给药,这不仅会增加医疗费用,也会引起诸如出血、身体过敏和血压不稳定等副作用。同时,由于缺乏靶向性,纯药物注射还具有药物利用率低的缺点,少于5%的药物到达患者部位。另外,溶栓药仅残留在血栓表面,难以渗入血栓内部,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南京师范大学毛春团队研发了一种血小板膜修饰、可自主运动的多级孔纳米机器人,用于连续靶向给药以实现短期溶栓和长期抗凝的目的。

2023年06月02日

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定量检测试剂盒

成果编号:3716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定量检测人体对新冠病毒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反应活性,分析人体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保护能力。
生物技术与医药
糖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之一,糖同核酸一样是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而且是基因信息的延续。糖组学的研究在我国总体发展速度较慢,研究基础及方法落后。本研究系统地建立了一套糖组学研究技术和用于了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研究。系统研究了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组织、血清和唾液蛋白质糖基化异常导致糖蛋白糖链发生的结构、数量和丰度的变化,建立了快速无损伤性鉴别诊断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新方法。研究成果发表SCI论文4篇(JProteomeRes2012(IF:5.056)JProteomics2012;Proteomics2013;ClinicalProteomics2014),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PCT专利1项(PCT/CN2014/070300))。证明了在“乙肝-乙肝后肝硬化-肝癌”肝病发展的三个阶段,患者的唾液糖蛋白糖链谱发生了变化,揭示了唾液糖蛋白糖链变化与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关联性,建立了快速无损伤性鉴别诊断肝炎、肝硬化与肝癌的新方法。该项目技术已完全成熟。
生物技术与医药
采用系列类人胶原蛋白衍生物(发明专利授权号ZL01106757.8,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一种高分子生物蛋白,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和止血功能)为原料制备止血海绵。该止血海绵和目前临床使用的止血材料相比,具有止血效果明显、无病毒隐患、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攻克了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关键技术,组建了全球唯一能量产无病毒隐患的胶原类材料生产线,产业价值大幅提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可考虑资金投入的方式进行合作。

2023年06月02日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乳腺癌智能检测技术

成果编号:37190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现有乳腺癌检测技术,钼靶检查,B超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穿刺检查;我们急需高敏感型、快速、准确的乳腺癌检测手段。循环肿瘤细胞:新型肿瘤标志物、反映肿瘤分型、实时反映肿瘤状况,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预示着可能发生肿瘤转移。CTC分离技术的难点在于其血液中含量极少,如大海捞针,因此其挑战主要体现在:CTC的富集分离效率,CTC的纯度(残留的包细胞数量),CTC分离后的回收及下游分子检测分析。对于CTC,常存在下面的几个误区:CTC是晚期事件,CTC只能计数。 乳腺癌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快速、智能检测

2023年06月05日

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

成果编号:37199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其他
建立了禽白血病病毒J亚群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可用于相关感染的血清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