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04个团队

2015年04月15日

先进电子专用设备研发中心团队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团队带头人:王德苗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052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先进电子专用设备研发中心依托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才,以“先进磁控溅射”为核心技术,研发新一代先进电子元器件、工艺和相应的专用设备。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先进磁控溅射工艺与传统的镀膜工艺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低成本、高自动化、大幅提高产品的性能等优势。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多家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中心成员已获得国际及省部级奖励13次,授权发明专利14项。

2015年04月16日

先进电子专用设备研发之团队

浙江大学昆山创新中心

团队带头人:王德苗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057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先进电子专用设备研发中心依托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人才,以“先进磁控溅射”为核心技术,研发新一代先进电子元器件、工艺和相应的专用设备。研发中心主要服务于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先进磁控溅射工艺与传统的镀膜工艺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低成本、高自动化、大幅提高产品的性能等优势。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多家大型电子元器件企业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发中心成员已获得国际及省部级奖励13次,授权发明专利14项。

2015年07月11日

数字化制造技术——祝小军团队

盐城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陶俊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6527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祝小军,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东高校工程训练协会理事、江苏高校工程训练协会常务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硕导2人,博士4人。主要从事数控制造技术研究工作,在柴油机、汽车等主要零配件生产线数控制造化方面有较高的技术实力,获得相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篇。

2015年07月14日

工业设计及3D打印-孙捷团队

西交利物浦大学

团队带头人:孙捷
职称:副教授
团队编号:06743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带头人孙捷博士,现任西郊利物浦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兼职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近年来,共发表21篇国际期刊论文,35篇国际会议论文,共被引用166次。2008年3月至今,一直从事应用三维微液滴喷射技术进行功能器件制造方面的研究。近3年来,团队带头人在国内承担的省级科技计划3项,项目总额超过250万元。此外,10年来,团队带头人在新加坡承担的项目金额近2000万元。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5人,首席科学家及教授一人,副教授一人,助理研究员一人。其中,骨干成员傅盈西教授,隶属于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先进3D生物打印实验室首席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教授,分别于2008 年与2009 年被选为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士(ASME fellow)和国际制造工程师协会会士(SME Fellow),美国加州制造专业工程师(1989)。担任超过8个极具影响力杂志编委会成员。 傅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快速制造成型技(或3D打印)技术的研究,联合建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三维打印实验室,并通过研究项目和工业合作担任多项计划主持人。自1993 年已先后在设计及制造领域的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达350余篇,指导超过50多位博士生。在三维打印或快速成型选择性激光熔化领域,拥有六项国际专利的技术,多次被邀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演讲和大会报告,并担任会议的共同主席。另外,被4所大陆及台湾知名大学聘为荣誉教授,并参与多个国际联合项目研究,项目的合作方包括和美国的佐治亚理工大学计划,加拿大-新加坡安大略省研究计划,和中国-新加坡联合研究计划。因为快速成形技术对精密生物医学发展作出的研究成果,领导的团队于2005年获得了新加坡享有盛誉的“新加坡工程协会(IES)工程成就奖”。 近10年来,团队共申请10余篇国际专利,承担的新加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3000万新币,国内省级科研项目超过300万人民币。

2015年07月16日

机器视觉技术——王容川团队

省产研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容川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6920
电子信息 装备制造
王容川,曾任芜湖市科协主席、民进芜湖市委会主委,现任民进中央委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兼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科技发展处处长。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研究,2人、硕导2人,副研究员2人、博士以上学历2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中科院先导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级重大研发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5篇,获专利授权5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在激光视觉、仿生视觉、机器人双目立体视觉定位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高速机车轮毂缺陷检测、长轴销表面缺陷检测、机场道面异物检测、塑料瓶分类检测等成果已在多家企业或工程中得到应用。与马鞍山钢铁集团、中国试飞院、中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200万元。

2015年07月17日

治疗性疫苗研发——江苏赛锘威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省产研院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李建强
职称:高级工程师
团队编号:07003
生物技术与医药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由原江苏先声药业疫苗研究所团队成员发起的股份制生物医药公司。2015年成功引入先声药业的风险投资,并作为重点企业入驻南京百家汇科技创业社区,是国内首家聚焦于传染病和癌症治疗性疫苗、新型传统疫苗研发的创新型公司。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齐全、人才梯队合理的优秀团队,现有团队成员13人,其中博士、硕士占75%,主要负责人李建强博士,曾任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疫苗项目总监、分子免疫室主任,国药集团兰州生物制品所项目负责人、中国药科大学专业硕士生导师,Vaccine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从事治疗性疫苗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十多年。多次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省级及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获得临床批件2项,在申报临床批件1项,专利7项,发表专利20余篇。主持和参与的三价轮状病毒疫苗和狂犬疫苗项目获得临床批件,手足口病毒EV71疫苗和新型狂犬疫苗正在申报临床。获2012年江苏省 “博士集聚计划”支持。 团队核心成员5人,平均拥有7年以上的新型疫苗开发经验,是各个技术平台的核心骨干,主持和参与先声药业狂犬疫苗的开发并申报临床,治疗性乙肝疫苗的研发, NSCLC治疗性疫苗和新型狂犬疫苗等项目。另外还承接了韩国Genexine公司的治疗性HPV疫苗在国内的研发和申报工作。在疫苗早期发现、小试和中试工艺开发、质量研究、临床申报等各个方面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公司已与中生集团、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苏州大学生物医学学院以及第三军医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500万元。

2015年07月17日

汽车NVH技术研发与检测——NVH团队

省产研院先进汽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郑四发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050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NVH所团队总数20人,其中博士5人,硕士6人,高级工程师4人,建立了良好的成员梯度。团队负责人郑四发、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TSARI常务副院长,机械工程学报等期刊特约审稿人,任Inter noise 2006国际会议阵列测量分会主席。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2),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2);总工连小珉、清华大学教授,NVH技术专家。96年获第一届“GM—中国科技成就奖”二等奖;99年获中国汽车工业优秀人才奖。获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1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特聘专家王金起、博士,美籍华人,NVH技术专家,可靠性专家。曾在北汽福田担任M4轻卡项目、M4中卡项目、印度项目可靠耐久性能开发经理。其他乘员分别从事声学、流体、结构、测试等方面工作,涵盖了NVH所需的基本学科。NVH平台已申请专利6项,另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5篇。

2015年07月17日

智能高压驱动芯片及模块研发团队

省产研院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孙伟锋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094
电子信息
团队带头人:孙伟锋,博士,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院长。兼任红外探测器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等职。长期专注于功率器件、功率集成电路及可靠性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0项,美国专利1项。在IEEE Trans. on Electron Devices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50余篇;在IEEE ISPSD等本领域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核心研究成果已在无锡华润上华半导体有限公司和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等十多家芯片设计和制造企业得到全面应用,产品涉及显示驱动、电源转换、照明驱动及电机驱动等,销售对象包括韩国三星电子、四川长虹、美的等公司,累积销售超过5亿元人民币。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30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余项,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SCI论文54篇,获专利授权1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功率集成电路的器件、工艺、电路及可靠性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相关成果已在PDP驱动芯片、高压AC-DC控制芯片、高压半桥驱动芯片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华润上华、无锡芯朋、江阴长电、华为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余万元(横项),纵向2200余万元。

2015年07月17日

智能装备技术——朱锟鹏团队

省产研院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朱锟鹏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097
装备制造
朱锟鹏于2007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精密制造实验室主任、研究员,2013年获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并获择优支持。2011-2013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从事精密制造与自动化领域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4人,其中研究员3人、硕导3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6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6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在军工、智能装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智能装备项目成果已在军工、型材生产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安徽红星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富煌钢构、安徽耐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洪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科研总经费达1600万元。

2015年07月18日

MEMS传感器技术团队

省产研院专用集成电路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黄庆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110
电子信息
黄庆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MEMS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8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4项。发表SCI论文26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在微型传感器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成果已在连霍和西汉高速公路上示范应用。与无锡市杰德感知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凯迈(洛阳)环测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000余万。

2015年07月18日

膜科学技术研究所——邢卫红团队

省产研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邢卫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7115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邢卫红,863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得者,江苏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首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石化协会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6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工程师1人,讲师1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863计划2项。发表SCI论文90余篇,获专利授权57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共5项。在膜材料、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陶瓷膜反应器技术”“成果已在对硝基苯酚加氢、苯酚羟基化、环己酮氨氧化等反应体系中成功应用,也是该技术在石油化工主流程中的首次应用;与中石化石科院、中国石化巴陵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陶瓷膜盐水精制技术”成果在中盐集团等盐水、卤水精制中已推广应用近千万吨规模;“膜法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成果已在化工废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处理和回用方面建成万吨/日的示范工程,与南通、苏州、连云港等地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2581万元。

2015年07月18日

膜科学技术研究所——金万勤团队

省产研院膜科学技术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金万勤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7116
能源环保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其他
金万勤,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发表SCI论文180多篇,获专利授权28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膜材料、膜制备及膜反应器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膜法有机废气(VOCs)回收处理技术”成果已在正己烷等有机废气回收工程中得到应用,与连云港、深圳、内蒙古等地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2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