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周升旺与江苏海枫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成功
  • 王正博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王庆富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平台管理与服务处对接成功
-
189个团队

2017年09月21日

机器人技术——骆敏舟教授团队

团队带头人:骆敏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61
装备制造
骆敏舟教授,博导,原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国家发改委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类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江苏省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技术战略创新联盟理事长,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常州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副教授4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30篇,获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冗余自由度多功能双臂协作机器人、仿人机器人、老年服务机器人、辅助穿刺机器人、高速智能堤坝抢险打桩平台和水下构筑物探测机器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马车底盘自动化焊接、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分拣、子弹与催泪弹压装设备等成果已在企业中得到应用。与常州玻璃钢造船厂、南京鼓楼医院、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常州太平洋电力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人工智能AI团队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教授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656
电子信息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2021年10月08日

服务机器人及其产业化团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宋全军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84
宋全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9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5年承担项目共计18项,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5项,其中科技部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2项。共发表论文40余篇,获专利授权12余项。在巡检机器人、机器人高速视觉、柔性触觉传感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制的警用识别系统搭载在巡逻机器人上在深圳市光明新区万代恒光明高新科技工业园开展了示范应用。针对微小型检测目标开发的高性能机器视觉系统在半导体晶片缺陷检测中得到应用,与合肥必欧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肥晶威特电子、北京晨晶电子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000万元。

2021年10月08日

先进激光技术——光电传感技术及其产业化团队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张志荣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85
电子信息 能源环保 其他
张志荣,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究员,光子器件与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激光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安徽省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余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共5项,省部级项目8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发表SCI论文150余篇,获专利授权40余项,软件登记1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制定团标和国标各1项,企业标准8项,新产品鉴定4项,技术入股及现金转化科技成果6项。在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气体成分测量、光纤传感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物质成分测量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上述成果已在煤矿、冶金、石化、结构健康、管道泄漏、周界安防、铁路安全运维、环境大气监测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宝武钢铁集团、扬子石化、上海石化、国投新集煤矿等众多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1年10月12日

大气压辉光放电微等离子体技术——汪正团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汪正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88
能源环保
汪正,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材料谱学组分表征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组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2人,博士3人、硕士3人。近十余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8项,其中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点等项目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17项(含PCT专利1项)。先后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等荣誉。在野外水质监测领域的优异性能,该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野外水质重金属现场监测。与江苏苏净、岛津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超500万元。

2021年10月12日

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田亚峻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89
泛能源大数据与战略研究中心是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研究所/山东能源研究院顺应国家能源革命、碳达峰碳中和、大数据、数字经济等重要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而成立。是研究所重点发展的研究组群之一。 其旨在紧密围绕山东省和国家需求,构建互联互通的泛能源大数据数据体系,开展数据挖掘、发现新知识、开发新应用,支撑政府、企业、产业、行业、科技等的智慧决策和发展。同时为地方培养交叉型人才,推动大数据创新创业和数字经济发展。 中心发展目标是成为全球知名泛能源大数据中心、研发与应用创新中心和高端智库。

2021年10月12日

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崔光磊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90
能源环保
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组建于2009年2月,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储能技术研究室。团队现有职工2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6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中科院青年促进会成员6人,山东省泰山学者3人,山东省杰出青年学者2人。近年来,研究组在高比能固态锂电池、锂离子电容器、下一代低成本储能器件(锌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等)等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核心器件和关键材料、等方面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和进展。

2021年10月12日

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吕雪峰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091
生物技术与医药
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面向国家及山东省面临的能源、化工、资源、环境等领域的重大挑战,致力于开发替代石化制造的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从生产原料、加工过程和终端产品等维度全面升级能源、材料、化学品、医药的传统制造过程,驱动产业模式向可持续的生物制造路线变革。中心以光合蓝细菌、丝状真菌、酿酒酵母等重要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合成生物技术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为目标,开展“基因-蛋白-途径-细胞”等尺度上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打造“资源挖掘为平台、基础研究为内核、技术开发为驱动、工程应用为导向”的微生物制造工程创新链条和研究团队。

2021年10月22日

中科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南京绿色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

团队带头人:胡超权
职称:
团队编号:10098
研究院拥有一支专业的绿色制造领域人才团队,现有员工共计134人,其中科研人员占比90%,硕士以上占比74%;现有办公及科研场所使用面积共计7802.26m2,其中,科研用地5245.46m2。研究院围绕“卡脖子”关键材料、高端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领域建设绿色制造专业实验场地,配备有专门的公共基础实验室、专业研发中心、中试基地。

2023年07月19日

可再生能源直流变换器项目-王一波团队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团队带头人:王一波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197
装备制造
王一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卢嘉锡国际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技术专项专家组组长,国际组织“创新使命”绿色电力未来使命工作组组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博导1人,副研究员4人。近十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共8项重大科研任务。申请发明专利39项,其中已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8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技术成果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组织成果鉴定会,以周孝信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鉴定,认为“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并获2022年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本团队在可再生能源直流变换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研制完成±30kV/1MW集中型光伏直流变换器、1MW SiC型光伏直流升变换器等一批自主研发装置,并在云南大理建成世界首座±30kV/5MW光伏直流并网示范工程。同时,技术成果已在张家口黄帝城小镇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张家口张北镇分布式光伏多端口接入直流配电系统工程等多个示范工程中得到应用。与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年来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

2023年07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孙兵团队

团队带头人:孙兵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02
生物技术与医药
孙兵,荣获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 工程国家级人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199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免疫学专业,加入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现为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人,其中博导1人,教研究员1人、副研究员2人。近1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6项。发表SCI论文(含Nature, Nature Immunology, Nature Microbiology及Gastroenterology等)10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在肝纤维化新的发病机制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原始创新成果。在抗体药物的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抗丙型肝炎广谱全人抗体项目,广谱冠状病毒全人单克隆抗体项目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长效全人抗体项目已完成转化。与上海医药及上海生物制品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15年科研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2023年07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陈剑峰组

团队带头人:陈剑峰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10303
生物技术与医药
陈剑峰,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获得者、“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获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任Exp Cell Res等期刊编委,《生命的化学》主编。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细胞结构与细胞行为分会副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基质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研究员1人、教授1人、副研究员1人,博士生1人。近5年,团队发表SCI论文70余篇,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上项目2项、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