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509个团队

2013年10月02日

热能与环境技术——喜冠南团队

南通大学

团队带头人:喜冠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384
装备制造 能源环保
喜冠南,男,教授。南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大学客座教授,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近2年,承担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江苏省科技计划(工业)项目,两个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通市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以及若干横向课题。发表SCI论文1篇,EI论文4篇,获专利授权1项,在审批专利24项。获市级奖励1项。与与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国谊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南通普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南通康菲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海门兴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怡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通皋液液压机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近两年科研总经费达15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精细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群
职称:研究员
团队编号:01385
能源环保
团队负责人陈群,男,1963年7月生,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理事;全国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9项,其中中石化集团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共 83 篇,其中重要 67 篇,核心 16 篇,申请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4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在双酚A生产、乙二醇精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南通星辰材料、扬子石化、漂莱特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997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电力仿真技术研发团队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董学育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1
能源环保
董学育,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热能工程)学术带头人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电力行业企业委托开发仿真机系统30多套。在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技术、燃汽轮机发电机组仿真技术、高电压试验仿真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系统成果已在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华润铜山电力有限公司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建设等工程中得到应用。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医药中间体工艺研究科技服务团队

济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郑庚修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2
其他
郑庚修,男,1964年9月出生,山东宁阳人,博士,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山东省药学会理事,山东省农药学会理事,山东省头孢类医药中间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目前从事头孢类新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开发研究、新型农药及中间体的合成开发研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小分子催化研究、膜回收技术等科学研究工作。近几年作为评审专家参与山东省、济南市、泰安市及江苏省科技立项评审和科研奖励评审、各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评审、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和市级以上人才计划评审。 团队现有核心科研人员4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团队在头孢类新药物及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开发研究、新型农药及中间体的合成开发研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小分子催化研究、膜回收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近5年来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奖励基金,济南市攻关计划等项目资助。先后申请专利15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中国石油化工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2013年10月02日

水泥及水泥基材料科技服务团队

济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3
其他
程新,男,1963年1月生,博士,教授,现任济南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科技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山东省水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硅酸盐通报》、《中国粉体技术》、《建筑材料学报》《水泥》期刊编委。曾荣获第五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大学毕业生,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主要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在特种水泥材料方面,首次合成系列硫铝酸钡钙矿物,研制了新型水泥—硫铝酸钡(锶)钙水泥,形成了硫铝酸钡(锶)钙与硅酸盐矿物为主导矿物的水泥制备技术,建立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硫铝酸钡(锶)钙水泥科学技术体系。围绕该领域的研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获得了13项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余篇。在水泥基功能复合材料方面,首次研究了硫铝酸盐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在材料的设计、性能、应用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军品配套“十一五”项目、国家建材行业研究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攻关计划等科技项目30余项。

2013年10月02日

高性能金属材料的轻量化、功能化设计及表面防护技术——王章忠团队

苏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宜怀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4
新材料
王章忠,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主持或主要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国家计委重大工程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纵向科研课题30多项,企业委托课题多项,主要参与研发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编全国高校规划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百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4人,其中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6项,其中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发表SCI、EI论文70余篇,获专利授权1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项。与南京三邦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南京德邦金属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南京斗升金属热处理加工有限公司、江苏康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550余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网络信息处理科技服务团队

济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杨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5
电子信息 其他
杨波,男,山东淄博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计算机网络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信息化专家组副组长,山东省委保密委员会技术咨询专家组副组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工作者论坛学术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控制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智能控制与信息处理、计算材料学等。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21篇,EI收录35篇。在计算机网络方向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山东省计算机优秀应用成果一等奖2项。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建材局部级有重要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优秀教师,济南市劳动模范,山东省高等学校十佳优秀教师等称号。

2013年10月02日

先进数控技术

南京工程学院

团队带头人:汪木兰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7
装备制造
团队带头人简介:汪木兰,博士,教授。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先进数控技术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分会秘书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专业委员会委员。 团队简介:先进数控技术科技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3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博士8人。近3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共8项。发表SCI/EI论文37篇,获专利授权22项,软件著作权5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数控系统软件硬化、数控技术工程应用、先进电机伺服驱动、软测量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性成果,伺服驱动及软测量方面的成果已在卧式数控多工位冷镦机开发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天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山能精密机床有限公司、南京华兴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1300多万元。

2013年10月02日

氟化学化工材料研究科技服务团队

济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书香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8
其他
张书香,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教育部首批资助的高校骨干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第十次党代大会党代表。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任“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山东省航空航天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颗粒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复合材料常务理事、《工程塑料应用》编委和《山东化工》等杂志的编委等。 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有机氟高分子、氟化学和化学建材方面的研究与开发,负责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纵向科学研究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4项、国家军工项目、教育部、省自然科学资金项目(或重点项目)多项、和省科技攻关项目(或重大攻关项目)20多项,科研项目的总经费有1000多万元,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多数论文被国外的SCI和Ei收录,已出版专著2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主持开发的氟涂料、氟树脂和含氟醇等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家和省重点推广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所开发的四氟丙醇项目受到外商重视,引进外资1亿元,为社会新增工作岗位500多个.该项目的工业化,社会效益显著。

2013年10月02日

化学生物学团队

江苏师范大学

团队带头人:郑元林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09
现代农业
郑元林,江苏省药用植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培养对象。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 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同时还兼任江苏省抗衰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5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2011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申请了“杂环骨架的定向构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已经通过一审评审),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2项。近2年来已经发表SCI收录论文185篇,其中SCI一区或二区收录论文21篇, SCI Top刊物论文15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8件,已经取得各类技术鉴定6项。进行了“蛹虫草转化”的产业化项目1项。与豪森药业、嘉隆化工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3年10月02日

材料精密特种成形加工——雷卫宁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雷卫宁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0
电子信息
雷卫宁,工学博士,教授;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常州市材料精密特种成形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电化学加工技术委员会委员。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拥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和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领军人才(第一层次)等省、市人才培养对象5人,是学校重点扶持的科技创新示范建设团队。 近5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和服务地方经济的横向项目20多项。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内的科技成果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含5项授理),发表相关的三大检索学术论文近40篇。 拥有“常州市材料精密特种成形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申报成功了“江苏省大型铸件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高端中小铸件制造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与北京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成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船集团726所、常州精棱铸锻有限公司、江苏龙城精锻有限公司和常州华中集团等许多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在科学研究、推动企业产品技术升级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

2015年07月16日

有色金属(贵金属)资源循环及其深加工团队—周全法团队

江苏理工学院

团队带头人:周全法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1411
能源环保 其他
周全法,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先后主持两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等30多项科研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17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项,获得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本团队骨干成员10名,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5人,近五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41篇(SCI、EI收录24篇),出版《废旧家电资源化技术》、《贵金属生产技术实用手册》等著作5部,申报发明专利13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4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厅级奖励8项,建设了年处理3000吨、5000吨、10000吨电子废弃物的示范生产线各1条,解决350人就业,新增利税50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项,已经完成1项。以本团队科研成果和研究特色为依托,成功申报获批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两个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和环境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点,获批并建设了江苏省资源循环利用实践教育中心、江苏省电子废弃物资源循环工程中心、中央财政专项——废弃物分析测试中心。 本团队承担着2个国家级行业协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工作(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金属深加工专业委员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贵金属再生专业委员会),团队还发起成立了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着国家在电子废弃物领域的科研规划起草和牵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