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24年04月16日

呼吸医学工程——邓林红团队

常州大学

团队带头人:邓林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6734
生物技术与医药 新材料
邓林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4人,其中博导1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22篇。在气道生物力学、呼吸医疗器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与江苏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卓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瑞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复医疗技术集团、常州莱道斯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3000万余元。

2017年09月21日

江苏电机与电力电子联盟——程明教授科研团队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程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296
装备制造
程明,国内电机与控制学科领域首位IEEE Fellow、著名电机与控制专家、东南大学特聘教授本团队在电机与电力电子及其在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轨道交通、伺服系统等领域的应用技术方面,开展了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先后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各类课题90余项;共发表论文370余篇,其中SCI收录1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100余件,已获授权发明专利60多件。

2017年09月21日

物联网技术——刘云浩教授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刘云浩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56
电子信息
刘云浩教授带领的核心团队已研发实现了全球首个传感器网络煤矿监控系统、全国首个海洋生态监控、GreenOrbs绿野千传大规模森林生态监测系统、CitySee系统等多个成果应用案例,其中CitySee系统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带领的团队在基于无线多跳自组网络核心技术的日渐成熟基础上,逐步走向产业化目标发展,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领域取得的诸多成果皆具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7年09月21日

南京大学立体影像技术实验室

南京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元庆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294
电子信息
南京神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南京大学立体影像技术实验室,致力于将该实验室自2004年开始取得的裸眼立体显示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面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更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的新产品。通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研发核心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的需要进行定制产品开发。 本公司技术团队有高级以上职称4人,研发人员30余人,拥有专利技术20余项。团队负责人王元庆,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立体影像技术的研究,长期致力于裸眼立体显示技术/立体电视技术的 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了包括装备预先研究计划、欧盟框架计划(HELIUM3D)在内的来自中国政府、国防系统、欧洲联盟的大量科研项目,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众多核心技术成果。在江苏省高技术计划、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支持下,于2005年完成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裸眼立体液晶显示器样机。随后,针对我国军事作战指挥、军事仿真、作战平台的需要,在一系列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研究成功了多款立体显示器样机,项目负责人王元庆出色地完成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并被总装备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技术团队成员为ISO/IEC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成员,主要负责立体显示、立体影像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同时承担我国立体显示技术的标准制定工作。

2017年09月21日

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王炜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 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77
电子信息
王炜,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5人,教授12人、副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2项。发表SCI论文186篇,获专利授权11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交通集成分析软件开发、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公交主导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协同设计技术成果已在全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公交都市计划、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全司达、多伦科技、青岛海信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集成光子芯片技术——崔一平 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崔一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467
电子信息
崔一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Fellow。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照明学会理事长。本团队依托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9人,教授9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国防973、创新、预研项目共6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在集成光子芯片、LED显示芯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

2017年09月21日

微纳制造技术---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团队

清华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勇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9551
装备制造
带头人:李勇,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微纳制造研究室 教授, 201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省级科研创新项目2项。迄今发表SCI论文30篇,获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在微纳制造,微细电加工、微流控器件、超精密切削加工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高端柴油发动机喷油嘴倒锥形微喷孔电火花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已在工程中得到应用。与无锡微研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3年科研总经费达700万元。

2015年07月24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技术研究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陈柏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5469
装备制造 生物技术与医药
团队近五年承担国家863项目1项,国防预研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在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技术、自动化医疗系统技术、智能化液压控制元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3年10月01日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发电技术——阮新波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阮新波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02
电子信息
阮新波,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 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7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3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1项,面上项目。发表SCI论文74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高功率密度机载多脉冲电源技术、新能源发电与并网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在先进飞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并网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电子科工集团第14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台达电子、光宝电子、美国伊顿、电子科工集团第38研究所、金城机电液压工程中心、华为有限公司、无锡发动机控制研究所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15年07月07日

现代焊接技术团队——王克鸿团队

南京理工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克鸿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13
装备制造 新材料
王克鸿,南京理工大学二级教授,长期从事焊接机理与方法、焊接智能化、数字化与机器人系统集成等研发工作,获得国家和省部科技奖励1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省第二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省333学科领军人才,青蓝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工作创新团队先进集体负责人,国家国防科工局工艺与装备技术领域规划专家和科工局研究应用中心规划专家,高能束流加工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汽车部件先进制造、工程机械装备教育部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省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兵器焊接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市、泰州市焊接学会理事长,《焊接学报》编委。 本团队形成至今已20年有余,本团队以国防科技工业“大型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和南理工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技术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为依托,主要针对兵器等国防行业、江苏等民用领域开展焊接制造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团队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7人,博士化率达到80%以上,在读博士生24人,硕士生56人,每年本科生约70人。 近年来,在研国家、国防、省项目30余项,年均合同经费约1500万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防技术发明奖、国防科技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兵器科技奖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0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7项,连续15年被评为学校优秀研发团队,2007年获国防科技工业工艺工作创新团队先进集体,2012年获江苏省青蓝工程创新团队。 本团队依托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国防科工局大型构件焊接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教育部材料优选与评价工程中心。

2013年10月01日

风能与太阳能技术研发团队——王同光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同光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797
能源环保
王同光,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江苏省风力机设计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 Arthur Charles Main Prize(排名第一)。长期从事风力机叶片设计、风电并网发电等方面研究。 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22多人,其中博导10人,教授(研究员)11人、副教授8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973计划课题4项、国家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获专利授权100余项。2009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1年获第3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项。在大型风机设计、新能源发电以及新型无刷直流发电机、电动机和起动发电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双凸极电机、无刷直流电动机等成果已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工程中得到应用。

2013年10月01日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楼佩煌团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团队带头人:楼佩煌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00805
装备制造
楼佩煌,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航空精密加工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航空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物流自动化装备工程中心副主任,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减速机国家标准技术委员会成员。 本团队已经形成由7位骨干教师(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4名讲师、22名博士生、52名硕士生组成。其中1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1人获得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3人入选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入选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1人当选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1人被评为省首届创新创业先进个人,1人获德国洪堡基金奖励,1人获通用汽车中国高校汽车领域创新人才奖。 团队特别注重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科研方面,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装预研基金等项目40多项,取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轨道式输送机控制装置ZL200710021029.8”获江苏省第六届优秀专利奖;发表文章240余篇,其中SCI收录30篇,EI收录85篇;Web of Science他人引用100多次,中国引文数据库(CNKI平台)他人引用1500次,出版专著5部。 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研发基地建设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团队近五年来承担了5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研经费近1200余万元,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9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