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专家、团队、院校、需求、企业在线对接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纪秀林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张超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企业咨询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对接成功
  • 刘平与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高层次人才与外国专家服务处对接成功
  • 南京光启机电有限公司与聂俊对接成功
  • 盐城市瓯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与俞磊对接成功
-
2036个团队

2023年08月02日

集成光子芯片技术——崔一平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崔一平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3
电子信息
崔一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美国光学学会Fellow。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照明学会理事长。本团队依托江苏省光通信器件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9人,教授9人、副教授4人。近10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35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国防973、创新、预研项目共6项。发表SCI论文400余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在集成光子芯片、LED显示芯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近10年科研总经费达5000余万元。

2023年08月02日

微电子神经/肌电桥——王志功吕晓迎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志功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2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志功,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在国际和国家级重要会议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专著4部,译著7部和教科书13本。获得德国、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40多项。2000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体植入式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完成3项“微电子神经桥”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吕晓迎,德国医学博士、东南大学二级教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和参加了教育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重大项目以及973计划、863计划项目等40多项。在国际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40余篇,SCI、EI、ISTP收录140多篇次,论文总引用530余次, 2014至2016连续3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获得中国和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2000年以来,致力于生物体植入式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合作完成3项“微电子神经桥”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013年创立“南京神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本跨学科研究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0人,其中教授/博导3人,、副教授4人。近15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项,其中973计划、863计划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0余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获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和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特别金奖一项,。在基于微电极阵列的神经元网络电活性研究和利用通信和微电子技术实现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和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所研发的微电子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重建仪器已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博爱医院、北京301医院、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以及台北荣民总院等十多家医院进行了临床科学实验。先后有上百名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的患者作为志愿受试者参与了双通道“微电子肌电桥”发明装置样机进行的试验性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微电子肌电桥十分有助于手腕部的神经肌肉运动功能的康复与重建。2012年,在南京市“321人才计划”和东南大学支持下创建“南京神桥医疗器械”双创企业,进行微电子肌电桥仪器的产业化和应用推广。目前,已进入临床认证试验阶段。

2023年08月02日

李晓华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晓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1
电子信息
李晓华 东南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南京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 学士、东南大学 电子物理学 硕士和博士。自1983以来,一直从事东南大学显示装置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是电子显示器和系统,以及显示的测量标准。现为资深成员SID和IEC电子显示器标准专家。长期从事显示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承担完成多项“863”、“97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研究课题、国际合作课题和企业联合研究项目。从1994年开始和荷兰飞利浦公司合作,完成多项合作课题。在显示技术设计原理、性能提高、测量和评估方法等方面有较深造诣。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平板显示制定和推广工作。研究成果在国际显示协会大会和国际显示研讨会(SID、IDW、IMID、 ASID 、LatinDisplay)作大会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并多次担任分会场主席。发表国内外论文60多篇、获得专利十多项,培养研究生(硕士和博士)50多位。获奖情况:? 获得2013年度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1906大奖。? 2013年度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节能型光源液晶电视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排名第二)? 2015年度 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深度动态背光控制的超高清液晶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排名第三)

2023年08月02日

抑郁症与心身疾病精准诊疗技术——袁勇贵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袁勇贵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400
生物技术与医药
袁勇贵,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东南大学心身医学研究所主任。目前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30篇,累积影响因子90.58分。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3项。在抑郁症快感缺失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抑郁症的影像遗传学改变及其在老年抑郁症转化为老年性痴呆中的重要作用和卒中后抑郁规范化诊疗策略研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其中,卒中后抑郁早期筛查用量表与《中国卒中后抑郁障碍规范化诊疗指南》已经获得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推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2023年08月02日

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宋爱国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宋爱国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9
电子信息
宋爱国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特聘教授。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9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2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5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1项、载人航天921预研项目2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0篇,获专利授权5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项。在机器人感知与遥操作机器人技术、力触觉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技术、康复机器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小型核化探测机器人成果已在秦山核电站、上海和物理研究所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秦山核电站、苏州市捷达消防机器人、丹阳假肢厂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4200万元。

2023年08月02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夏强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夏强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8
生物技术与医药
夏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博导、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本团队主要负责人夏强教授,主持包括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大项目、863项目、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国际合作项目等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近千万。发表的SCI、EI论文五十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0项,申请15项。在功能脂质纳米粒及其在健康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与隆力奇、韩束、美丽加芬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3年08月02日

城市虚拟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王炜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炜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7
电子信息
王炜,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5人,其中博导15人,教授12人、副教授3人,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12项。发表SCI论文186篇,获专利授权113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在交通集成分析软件开发、城市虚拟交通系统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公交主导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协同设计技术成果已在全国城市交通畅通工程、公交都市计划、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南京全司达、多伦科技、青岛海信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8000万元。

2023年08月02日

生物与医学纳米技术——王雪梅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王雪梅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6
生物技术与医药
王雪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项。提出和建立了基于仿生分子识别体系的智能化分子/细胞/活体实时动态高灵敏快速检测与成像新系统,构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广泛市场前景的新型纳米生物探针、器件、微阵列等,实现肿瘤等重大疾病及其生物活性分子与相关病原体的早期准确诊断和原位监测;原创性地发现和利用肿瘤细胞和活体组织原位选择性生物合成的磁性、荧光纳米探针,实现了肿瘤等病灶区的生物自成像的精准靶向标记与实时动态快速多模态成像分析。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多万元。

2023年08月02日

东南大学物联网交通应用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任刚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5
电子信息
东南大学物联网交通应用研究中心是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专家冉斌教授领衔建立。中心现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入选教授1名,教授3名,兼职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冉斌教授带领由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专家组成的核心研究团队,致力于物联网在交通领域应用方面的研究,将最新的交通流理论尤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混合交通流理论、自适应的协调主动交通控制理论和实时动态交通分配理论应用于由车、路和交通管理控制中心建立起来的物联网环境,建立针对中国快速城镇化、机动化的新一代交通理论体系,推动东南大学以及中国的交通理论和实践应用水平,达到并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2023年08月02日

分子诊断技术—何农跃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何农跃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4
生物技术与医药
主持和作为主要成员承担和完成20多项各种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国家973、863、自然科学基金、九.五科技部仪器攻关、江苏省高新技术、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医药卫生科研基金项目),所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高密度基因芯片及其MEMS制备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因芯片DNA微阵列原位合成新方法及应用研究”和江苏省高新技术项目“用于重大疾病相关基因突变的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研究”分别于2001年9月和2003年10月通过国家863专家组和江苏省科技厅的鉴定和验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年08月02日

机电系统控制技术——李世华教授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李世华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3
装备制造
李世华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团队主要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完成与企业联合的国家十二五863重大项目1项;负责在研的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企业项目5项。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46人,其中博导2人,教授4人、副教授3人。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20项,其中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共2项。发表SCI论文116篇,获专利授权18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团队走控制理论与应用结合之路,既强调非线性控制理论的研究,又突出理论研究的面向应用性,在对不同实际控制系统特性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设计先进的、工程实现性好的控制算法。在机电伺服系统、机器人触觉感知、机械臂、泵车等工程机械系统控制、冶金行业选矿厂磨矿分级过程抗干扰控制与优化、复杂空间环境下多探测机器人的主动抗干扰协同控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扰动观测和抑制成果已在机电系统、冶金磨矿等工程中得到应用。与埃斯顿自动化、科远自动化、中国中车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1000万元。

2023年08月02日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张天柱团队

东南大学

团队带头人:张天柱
职称:教授
团队编号:10392
生物技术与医药
本团队由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教授,物理学院教授,附属中大医院普外科任医师共同组成。专业方面由材料科学专业,材料物理专业,医学专业以及工程相结合。因此从人员整体组成方面看具有比较强的项目实施和攻关能力。本团队拥有骨干成员约11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3人、主治医师1人。 近5年,承担国家省部委以上科研项目4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二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等共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获专利授权9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在生物医用水凝胶、聚丙烯复合材料疝补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三微细胞培养水凝胶支架和聚丙烯复合材料疝补片等正在进行产业化开发。与江苏苏云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江苏尤佳手套有限公司等数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建立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近5年科研总经费达500万元。张天柱,东南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复合材料和医学转化分会委员,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大环与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SCI论文60余篇,获专利授权9项。